用戶運營是白酒行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當前行業熱門關鍵詞之一就是“用戶運營”,這已經從企業的可選題變成了必選題。一提到運營用戶,很多人會聯想到私域流量、線上電商平臺、 AARRR(獲取、激活、留存、推廣、收入)模型,還有人會想到是不是干掉中間商,直接做 F2C(廠家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其實以上都不是。
接下來,我用中高端白酒用戶運營的例子來進行說明。
用戶運營的必然性:從渠道驅動到用戶思維
1.行業縮量倒逼創新
2016年中國白酒行業總產能(含所有企業)為1358.36萬千升,2024年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能為414.5萬千升,據推算,2024年全行業總產能約為629萬千升(含規模以下企業),整體蛋糕在持續變小。
目前行業還沒有徹底見底,但形勢不容樂觀。環境倒逼企業進行營銷創新,企業要想活命就得找出路。目前來看,最有效的出路就是運營用戶,用戶是最終的買單者,搞定不了用戶,一切白做。
2.用戶主權時代來臨
信息透明化與消費理性化趨勢下,用戶選擇權增強,隨時可以切換品牌。僅靠品牌單向輸出難以建立黏性,唯有通過深度互動與價值共鳴,才能抵御用戶流失風險。
用戶主權時代,信息高度透明,人人都是專家,用戶擁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會任由品牌擺布。誰能迎合用戶,誰跟用戶互動得多,誰就更受用戶青睞。
3.渠道驅動模式失效
傳統壓貨、陳列等渠道動作已經無法撬動終端動銷,只搞渠道壓貨動作,煙酒店也不接招。庫存大、出貨慢、出口少,廠家不能有效賦能終端動銷,就不能實現良性增長循環。
唯獨廠商店一體化,通過 b(零售商)端觸達 C(消費者)端,對 C端進行分級、分類運營,才能有效地實現渠道銷量的增長。
用戶運營的兩大核心模式
模式一:數字化賦能,線上線下協同?
一物一碼與會員體系 。通過開瓶掃碼、積分兌換、會員日等活動沉淀用戶數據,構建精準畫像。結合節假日、宴席場景等制訂差異化促銷策略,提升復購率,比如在節假日、飯點、宴席等場景加大投獎力度。
O2O(線上到線下)閉環設計。線上發放優惠券需線下核銷,既為門店引流,又強化用戶體驗。例如,針對高頻用戶贈送定制酒具,通過線下活動增強品牌感知。
關鍵原則:用戶運營并非取代經銷商、煙酒店,而是通過數據共享與資源整合,賦能終端,提升其服務能力。
模式二:bC一體化,激活終端動能
從2020年起,我們一直在深度實踐 bC一體化打法,并且在戰術層面不斷升級迭代,可以說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實戰落地打法。
bC一體化的打法是以 b端為抓手,圍繞 b端做C端,賦能 b端、服務 C端,實現 b端首推、 C端首選。
深度分銷只是觸達到 b端,而 bC一體化則更進一步向前觸達了 C端,觸達 C端的目的是激活 b端。
之前是壓貨思維、渠道思維、交易思維,現在要轉換為動銷思維、用戶思維、賦能思維。
在推新產品、新品牌與做新市場的時候,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不動銷,網點易開,動銷難做。沒有一套詳細的動銷方案,煙酒店是不接招的,完全依靠終端的首推能力已經解決不了消費者的購買問題。
共創價值,共享美好。要先解決客戶的問題,而不是一味收割。
很多酒企千方百計地在“銷”上下功夫,就只是把產品賣給渠道,之后不管不問,而我們是讓客戶輕裝上陣,先做出口,再做入口,輕運作無壓力。
如何運營用戶?
1.運營用戶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煙酒店老板不愿意貢獻資源
運營用戶是以煙酒店為抓手,煙酒店老板不愿意貢獻資源,就無法運營。
很多人會提出這個問題,我經常反問,為什么煙酒店老板要貢獻資源?尤其是在沒有取得信任的情況下,讓煙酒店老板貢獻資源相當于讓其裸奔。
分析原因:其一,選擇的煙酒店是否有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二,曾經被某些品牌商因貢獻資源傷害過,前車之鑒,防備心增強,擔心用戶資源丟失,被品牌商挖墻腳;其三,沒有獲得信任,成交源于信任,沒有充分取得店老板的認可,就單刀直入索取資源。
用戶是煙酒店老板的命根子,不輕易貢獻是正常現象。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幫助老板做增量,用增量換存量,成為老板的生意參謀、知心朋友。
打動煙酒店老板,主要靠三點:客情、利潤、模式。客情是前提,利潤是關鍵,模式是引爆點。客情不到,不說成交。
第二個問題:產品的利潤空間不夠,沒有費用去運營用戶
運營用戶的打法是用戶導向,而非渠道導向,費用要直投在用戶身上,而非煙酒店老板身上。
煙酒店老板的利潤來自價差、價格達標獎、任務達標獎以及店內專柜陳列等,產品的定價以及整個渠道鏈條的分利要核算清楚,一旦把費用全部用到渠道層面,消費者運營就沒有費用可投了。
運營用戶更適用于新品牌、新產品、新市場與高端產品,因為這些信息不透明,有充分的利潤空間可操作。
價格體系混亂或者價格過于透明,不適合線下 bC一體化打法,而適合線上運營用戶,大品牌的大單品目前都是這樣操作的。品牌商通過增投開蓋有獎,雙向激勵,在消費者掃碼獲獎的同時,終端店也能獲利。
關鍵點:確保渠道鏈條分利透明,政策直達用戶,讓用戶受益,而不是把政策全部釋放到煙酒店。
第三個問題:組織不匹配,老人登不上新船
讓營銷人員既做 b端又做 C端還是很有難度的,大部分營銷人員都習慣深度分銷的作業方式,思維一下子轉變不過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從搞定 b端到運營 C端,不僅意味著認知層面的轉變,也意味著工作強度的加大,當然也是一種新技能的習得。
搞定 b端、運營 C端的動作多,營銷人員不愿意干,業務員的接受度低,甚至會排斥,即使干了,也是在高壓下強行推動,過程管理稍微一放松,就會被打回原形。但一旦養成習慣,效果非常明顯,增速非常快。
通常我們會有兩支隊伍,一支隊伍由新人與愿意接受新模式的人組成,按照新模式新打法做;另一支隊伍按照原有的模式和打法做。
大多數人都是因為看見才相信,極少數人是因為相信才看見。
新模式的導入要循序漸進,新的隊伍也要有教練帶隊,力爭做到首戰必勝,連打三場勝仗后,就能通過業績成果與優秀人員的現身說法,去征服那些不愿意改變的人,實現組織轉型。
2.抓住三類用戶,流行指日可待
好的煙酒店背后都有三類用戶:
超級用戶,超級用戶用酒量大,用酒的檔次高,復購頻次高;
用戶推薦官,影響力大、動員能力強、熱心腸,典型的社會運動家,能夠組局與撮合社會資源,這類人可以幫忙做用戶裂變;
KOL(關鍵意見領袖),只喝不買,影響力超強,主要作用是站臺背書。
白酒的核心特性就是社交性,社交性就是要求形成社會共識與集體認知,購買白酒的第一決策要素就是社交貨幣性是否足夠強。喝得順口、拿得出手,自己喝得好、別人知道好。
產品流行的特征就是波紋效應,從源點人群向外進行延伸輻射。所以,要形成流行度,就要從源點人群開始做,不同類型的用戶,需求點也不一樣,超級用戶更注重體驗與性價比,用戶推薦官更注重尊重感與利益,關鍵意見領袖則更重視存在感、尊重感。用戶運營存在三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輕認知,重交易
交易是認知的變現,不做任何認知教育,一張口就想賣酒,往往越是這樣,越賣不出去酒。要讓用戶從心眼里認可,必須做認知教育。
認知教育不是填鴨式灌輸,而是建立一套五感品評體系,在體驗活動中強化認知,認知需要構建一套品質表達(什么是好酒),一套品牌文化表達,一套體驗玩法,讓用戶在體驗中記住品牌。
如果不做認知,即使通過關系實現交易,后期的復購率也很低。熟人關系達成的交易,用戶購買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熟人關系。可以把關系當作敲門磚,通過關系觸達目標人群,然后通過認知教育觸動用戶。
第二個誤區:交易結束即關系結束
有交易無關系,所有的手段都用在交易之前,一旦交易結束,關系即結束。據說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護一個老客戶的5倍。
客戶的身邊都是客戶,交易是運營的起點,要學會運營顧客終身價值,通過用戶運營增加復購與用戶的裂變,讓用戶買得更多,讓更多用戶購買。
第三個誤區:用戶不精準,不是核心目標人群
去有價值的地方跟有價值的人一起創造價值,運營用戶不是運營大眾用戶,而是運營三類用戶。三類用戶運營成功了,大眾用戶自然跟風從眾消費,形成流行度。大眾用戶不具備影響力與帶動性,因此要放棄低價值人群的運營。一定要選對人,否則事倍功半。
3.運營用戶的三大手段升級運用
品鑒會、回廠游、圈層活動這三大手段是行業內的常規手段,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關鍵看如何用。很多創新玩法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迭代、延展而來。
品鑒會最大的誤區就是被開成吃喝會與當作促銷用,首先應該明確品鑒會的定義。品鑒會的主要目的就是做認知教育,通過品鑒會拉近與用戶的關系,強化與用戶的互動,教育用戶的口感,植入品牌文化,形成記憶錨點。
品鑒會要增加體驗玩法,比如儀式感、娛樂感、參與感等,不能只是吃喝,要在品鑒過程中提供情緒價值、娛樂價值、文化價值、專業價值。
品鑒會+,意味著不只是簡單的品鑒會,還有各種主題。比如品鑒會+斗地主、品鑒會+打羽毛球等。
品鑒會要成為一個傳遞品牌定位的道場,道場需要有戲法、表演,而不是沒有任何驚喜體驗的吃喝會。比如衡水老白干定位甲等金獎、健康品質,品鑒會就要體現健康養生菜,其他諸如水井坊的壹席、國窖1573的七星盛宴、郎酒的青花盛宴等,也是如此。
品鑒會要做到與眾不同,一次品鑒,一生回味。
大多數酒廠都在做回廠游,無非是為了證明自身的實力,傳遞酒廠的歷史、窖池的年限、釀酒的技藝、原酒的儲存量等。如何讓用戶記住?無非吃喝玩樂住,酒廠不論大小,只要去挖掘,都能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做回廠游要站在用戶的角度,遵循體驗之前有期待、體驗之中有驚喜、體驗之后有回憶的原則。
圈層活動的難點不在于活動本身,而在于如何跟圈層中的人建立聯系,產生關系,單純的品牌露出式贊助活動意義不大。不能有效地打入圈層中,成為圈層中的自己人,就很難產生效果。
圈層的核心是圈層中的關鍵人,這個關鍵人最好能夠發展成團購商,一旦成為團購商,各種活動方便舉行,容易打入內部,更容易轉化。此外,也可以找到關鍵人,將其發展成為品牌顧問,給予其名譽與利益。
4.白酒用戶運營的三大核心場景:宴席、團購與散客的精細化策略
宴席場景:從政策競爭到價值賦能的深度運營
宴席是白酒動銷的核心出口,尤其在鄉鎮市場占比超60%(數據來自中國酒業協會)。傳統“拼政策力度”的模式僅適用于成熟大單品,對于新市場的拓展而言,核心不在于政策力度。
宴席對新市場起著加快市場流行的作用,宴席場次多少取決于店主首推(客情、利潤)、影響宴席決策的關鍵人(比如村委會主任、席總、媒婆、族長等)、宴席現場感的營造(宴席現場的助興活動策劃,辦事主家的最大需求是主家有面子、賓客有樂子,宴席活動政策優惠只是影響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誰能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
宴席場景是特別好的一種媒介,既有銷量又有聲量。
新市場破局宴席需聚焦三大維度:
一是關鍵決策人鎖定。鄉鎮市場中,村委會主任、鄉賢、婚慶中介等宴席意見領袖掌控80%以上宴席用酒決策權。要建立關鍵人資源庫,通過專屬品鑒會、分層返利機制(如推薦宴席滿10場贈高端定制酒)強化利益綁定。
二是宴席體驗價值升級。用戶核心訴求是辦事主家有面子、賓客有樂子。比如策劃主題化宴席包,給宴席主家提供“婚宴四件套”(定制酒、紅包盒、桌卡、互動道具),植入品牌文化;提供場景增值服務,聯合婚慶公司打造沉浸式宴席,如封壇儀式、新人定制酒簽名墻;現場社交裂變設計,讓賓客掃碼參與“宴席紅包雨”,分享朋友圈可解鎖二次用酒優惠。
三是宴席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宴席用戶具備強連續性需求:婚宴→寶寶宴→壽宴→周年宴,終身價值可達普通用戶5倍以上。可以建立宴席用戶數字檔案,記錄用酒偏好、家庭節點,通過企業微信推送宴席日歷提醒+專屬用酒方案(如寶寶宴贈生肖酒券)。
團購場景:從資源依賴到系統化開發的高效轉化
團購也是動銷的主要出口,尤其是在城市市場,終端店對團購依賴性更強,團購渠道占城市市場酒類銷量的40%以上。
團購分為小單團購與大單團購,政務團購萎縮嚴重,現在主要是企業與個體戶團購。
團購對資源的依賴性強,找到一個團購商、一個有團購資源并且愿意貢獻資源的終端、一名優秀的團購人員,團購渠道會很快上量。
團購客戶的開發,關系是敲門磚,服務是關鍵,要有專門的隊伍、系統化的打法,講究職位對等,敢于前置投入。
越是高凈值人群,越講規則,同時反推銷意識越強。開發大團購客戶,要先投入,推銷無痕跡,制造驚喜與感動,讓其主動找上門來。
散客場景:從隨機流量到精準節流
散客隨機性強,但優質終端散客復購率可達30%。散客的流量取決于終端店的位置、口碑與店內場景的布置與營造。產品流行起來了,散客自然就有了。
對于經常到店的熟客,店主可以提供信息,定期做活動觸達。比如在雙節搞活動,在店內營造熱銷氛圍進行終端攔截,具備營銷數字化的企業還可以在線上啟動喚醒模式,通過發放優惠券、贈酒等手段激活散客到店消費。
用戶運營是白酒行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存量博弈時代,用戶運營能力將成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需摒棄短視收割邏輯,轉而構建長期主義的用戶關系——通過數字化工具、終端賦能與價值共鳴,實現從賣產品到經營用戶的跨越。
掌握用戶運營能救命,不懂用戶運營會要命。(作者:朱朝陽,實戰派營銷專家,針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責任編輯:楊曉 | 責任校對:趙艷麗 | 審核:張旭 | 美編:丁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