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錢海盈) 當年,運河之上,古橋橫臥,歷經風雨滄桑;今天,憑借VR技術,玩家可以穿越時空界限,看到舊景與今貌交疊的盛景。7月1日起,國內首個博物館原創游戲化VR大空間項目——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河奇境”VR大空間沉浸式體驗探索展正式對公眾開放,觀眾戴上VR設備,就可以穿梭千年,全方位領略大運河文化的魅力。
“小河靈安瀾”
如果你是明成祖朱棣,你會選擇修整大運河、遷都北京嗎?進入“運河奇境”,觀眾會以明成祖的視角,在NPC“小河靈安瀾”的指引下,穿越時空,體驗不同時期的大運河故事。
“項目體驗時間約25分鐘,共6個章節,從進入輿圖、睢陽守衛戰、南旺樞紐,再到千橋幻境,最后回到大運河常設展廳的石碑前。”該館展覽展示部工作人員沈玉璋介紹。
大運河南旺樞紐位于山東省汶上縣,是為了解決大運河跨越水脊難題而建設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水運樞紐,也是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價值的節點之一,代表了17世紀工業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該館展廳中雖有復原模型,但以往參展時,觀眾的代入感并不強。“這次,我們在遺址挖掘的基礎上對場景做了再復位,進而產生飛躍南旺樞紐的360度視覺效果,用刺激的體驗幫助觀眾加深印象。”沈玉璋說。
大運河與紫禁城的緊密關系,恰似一條黃金紐帶連接著南北文明。從南到北,在“小河靈安瀾”的帶領下,觀眾來到紫禁城的施工現場。紫禁城的巨木來自南方深山,金磚產自蘇州御窯,青磚則取自臨清窯址……這些珍貴建材依靠大運河的水運網絡,從沿岸的碼頭一路北上,最終跨越千里,構筑起北京中軸線上的宏偉宮殿,成就了“大運河上飄來的紫禁城”。
展覽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在水韻傳奇里提取元素,用歷史、神話、傳說中的點滴進行原型塑造,無論是避水神獸,還是曲幽閣閣主,甚至每一個人物角色,皆有跡可循、有史可依、有證可查。
“小河靈安瀾”的形象取材于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避水獸,傳說能鎮壓洪水災害,常被用在堤壩或者橋梁的旁邊,以鎮遏水患,在北京萬寧橋、杭州拱宸橋上都可以看到它活潑可愛的身影。記者觀察到,這只小獸的顏色參照自然水體,全身各個紋樣元素均來自精品文物,如明代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貫耳瓶、清代景泰款掐絲琺瑯蓮托八吉祥紋魚耳爐等。
“展覽中的‘曲幽閣’實際上是大運河博物館的‘二次元化身’,通過奇幻空間的形式,將大運河進行數字化展示。”沈玉璋說。常州奚巷橋的古樸磚石、北京永通橋的漕運孔洞、杭州廣濟橋的牡丹團花……記者在體驗中發現,諸多現實中名橋的身影都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得以呈現。而近在觀眾身旁的青瓷茶盞、漕運舟楫、運河古圖等,都是館藏文物的數字形態。
“我們在制作中,和參與《黑神話:悟空》等大型項目的團隊通力合作,對每個細節都用心進行了打磨。”該館圖書信息部工作人員徐秋瑋介紹,場景中的NPC角色,如張大人、曲幽閣閣主,都是由團隊成員作為動捕演員采集動作并逐幀制作而成。
“一直以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數字化方向有較多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沉浸式的VR展覽,用新穎的數字化展示形式,讓觀眾從感官上全面了解大運河這一線性世界文化遺產,深入了解和喜愛大運河文化。”沈玉璋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