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游戲圈的一大熱門事件,大概就是《解限機》終于公測了。
自打前年《解限機》在TGA上首曝,我個人對這游戲的印象之一,就是引發老外集群性戒斷反應的“元兇”。
每次去Reddit里逛上幾圈,總有一些外網老哥仿佛吃了什么“賽博菌子”,一邊流淚一邊在社區里扮演“望妻石”。
“機甲破壞”= MechaBreak(解限機)
外網老哥對《解限機》的看法,其實早先還產生過一些誤會......
最開始的時候,由于網絡上的《解限機》廣告包含一些膠衣駕駛員的性感內容,所以外網老哥把這游戲當成了某種廉價擦邊游戲。
不過在部分玩家實際體驗過內容后,相關的風評就逐漸反轉,讓不少外網玩家產生了人傳人的“機墮”現象。
被更加性感的機甲誘惑了
而后在外網的《高達:進化》社區里,甚至也出現了帶頭跳反的玩家。
只要《解限機》開放線上測試,他們就會號召機甲同好,一同前往游戲里撫慰機魂。
至于以上社區里的PS5玩家......雖然他們測試期間無法啟動游戲,但他們也有自己要忙的事:忙著制作一份又一份的“心碎”表情包。
北美時間7月1日公測,但測試版本沒PS5的份
上述內容可能有點像某種針對國人的連環彩虹屁,但不可否認的是,《解限機》在外網確實有那么一批忠實粉絲。
并且在某些時候,國內的玩家社區其實也是這種現象的關鍵一環......
之前在官方放出公測的具體消息后,國內社區的玩家也回憶起了當初爽開機甲的日子,然后恨不得一覺昏睡到7月2日。
大伙成分都挺雜的......
那么實際到了7月2號的公測日,《解限機》這款“賽博菌子”,到底魅惑了多少國內外玩家呢?
這里先給大家鋪墊一下——“機甲”這類題材目前并不算大熱的游戲品類,好幾年里都不見得能出一個爆款。
而《解限機》在7月2日那天的在線人數,基本就是近幾年機甲游戲里的一線代表:在開服首日,僅Steam端的在線人數就突破13.2萬,后續在線人數也相當穩定。
(《解限機》包含官方PC、Steam、Xbox)
在這期間,不斷給《解限機》送上助攻的,大概也就是那些從內測時期一直關注至今的國內外玩家。
雖然他們在社區里的整活比較抽象,但毫無疑問的是,以上的各項公測數據正是由他們親手為《解限機》加綴的。
不過說實話,對于持續關注《解限機》的老玩家來說,這游戲的內測歷程根本算不上字面意義上的“順風局”。
在四個月前的全球風暴測試中,《解限機》就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如今公測版本能達到這種成績,多少沾帶點“逆風翻盤”的意味。
7月2日適合“安機械”
當然,《解限機》想要滿足玩家的期待,實際上靠的肯定不是黃歷本上的玄學,而是真正有利于玩家的內容優化。
在這方面,制作組于公測前夕的直播中就已經說明了一系列的玩法改動,像是12臺機甲直接解鎖、新手教程可全部跳過、改件系統從競技玩法里完全摘除......
這里頭的不少改動都可以稱得上“大刀闊斧的革除”,而且改動的數量也不算少,事后總結一下就是密密麻麻的一列清單。
這里只大概說幾個公測版本的主要改動。
首先在公測版本中,“搜打撤”模式(風暴行動)與3v3、6v6競技玩法之間完全獨立,過程中獲取的改件也無法應用于其他模式,以此保障競技玩法的獨立性與公平性。
換句話說,如果各位只想玩6v6等競技內容,可以選擇性無視“搜打撤”玩法。
另外在目前的“搜打撤”模式中,與局外數值成長相關的內容也被刪除了。
玩家想要獲取更高品質的武裝,需要在局內搜索并拾取,同時身上的這些武裝在死亡后也會掉落。
其他諸如修理站信標、彈藥之類的功能性道具,則直接用信用幣在商店購買并帶入游戲,不過要是攜帶的道具價值太高,也會被限制進入低難度的比賽中。
普通難度限制2000以下、困難限制2000~6000
而在實際的對局中,公測版本還多了“撤離任務”“特殊副本”等額外撤離選項,可以允許更多小隊及時撤離。
所以從整體上來說,《解限機》目前的“搜打撤”玩法味道更正統,選擇上也變得更加多樣了。
也可以用每周限量的火箭把物資提前送出
當然,《解限機》在選擇上的多樣,主要還是讓不同玩法模式之間相互獨立,使玩家可以更專注地體驗其中一類玩法。
目前的玩家如果對“搜打撤”模式不太感冒,可以在跳過新手教程后,直接駕駛15臺機甲(12臺免費、3臺兌換)進行6v6或3v3對決。
“老兵模式”跳過教程(教程后續可回顧)
公測版本的《解限機》,目前共有10張6v6地圖以及4張3v3地圖,其中還包含水下戰斗、月面基地等特殊環境。
在水下戰斗時,玩家需要格外注意機甲的水中適應性,避免機動性與彈藥性能陷入絕對劣勢,部分機甲還會在此時被限制變形能力。
而在月面戰斗時,機甲本身也有“月面適應性”這一說法,像是月面適應性A的天襲者,此時反倒會獲得各項機動性數據的提升。
不管是前頭的“搜打撤”玩法(風暴行動),還是這里提到的6v6和3v3,玩家在參與后都會獲得一定的功勛代幣。
這個功勛代幣,基本上也就是《解限機》這個賽季的核心物資——因為它可以用來兌換剩下的3臺機體以及本賽季的各種外觀武裝。
機甲等獎勵可直接兌換,賽季外觀需簽訂路網合約
另外也提一嘴......除了駕駛機甲戰斗的各類玩法,《解限機》還有“巡視基地”這樣展示駕駛員私下生活的內容。
這方面的內容對喜歡開機甲的玩家來說屬于“多余”,但也有部分玩家對這一玩法特別上心。
而制作組這次公測也照顧到了這部分玩家,因此基地里頭多了不少交互內容以及劇情,玩家除了可以自定義拍照姿勢、近距離檢視機甲、邀請好友互動,本身也可以在基地內進行各種活動(甚至可以拉屎、洗澡)。
洗澡中的玩家
上述各種改動的實際體驗,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些不一樣,這里也沒法斷然地說它們迎合了全部玩家的喜好。
不過從改動的量上來說,《解限機》確實擺出了一副“想改、能改、使勁改”的態度。
而且對于《解限機》制作組來說,“改動”這個詞本來就不陌生——《解限機》自身就是由一個手游項目改動而來,期間歷經4次立項、時間跨度也長達10年。
或許《解限機》項目最開始只是制作組的一個共同夢想,但歷經10個年頭,誰也不好說如今的《解限機》究竟代表著什么?
它可能依舊代表著一段堅持10年的夢想,也可能代表著制作組更大的“野心”......比如成為“中國機甲科幻”的引路人。
“中國機甲科幻”這個話題,每每談及就總是會讓人想到各種國產卡通片,而在寫實向的機甲游戲上,國內可以說是既缺人才、又難以判斷具體的市場潛力。
所以想要做一款寫實風格的國產機甲游戲,就無可避免地在機甲設計、世界觀塑造等方面陷入窘境。
《解限機》目前在游戲中呈現的內容,其本身就是一種突破,而對后續的國產游戲來說也是一種范本。
這種宏觀層面的意義,玩家自身大概不怎么上心,不過對于新華社之類的官方媒體來說,這已經能成為投注目光的一種理由了。
像是二月和六月的時候,新華社都關注過《解限機》的動態,而在7月4日又再度報道了游戲的公測消息,算是一路見證了這游戲在海內外的拓新表現。
一路報道過來的新華社
國產游戲在近幾年的表現,其實已經非常亮眼了,不過在題材方面還是更多地在講述“歷史”“傳統文化”,并且大多是以武俠、神話的形式來呈現。
這種題材傾向受到諸多玩家的喜愛,只是現實中的咱們能講的故事當然不止這點......
現實中的咱們能夠在月背采集土壤,近幾年也有不少關于《三體》等科幻作品的討論,因此咱們除了講述過去的文化,自然也期望能夠在游戲里描繪未來。
《解限機》本身不僅僅是在國內講述這個“未來故事”,也有能力將故事擴展至全球,那這自然算是近幾年里又一空白的填補。
海外IGN評論:“有些比賽我輸了,有些比賽我贏了,但所有比賽都很精彩”
當然,玩家本身在意的事,說到底還是那些實際性的游戲內容。
作為玩家,最大的希望是能夠在游戲中獲得足量的趣味體驗,在此基礎之上,才會因為游戲外的種種現實意義而感到身份上的自豪。
而《解限機》能從去年二月開始,就持續不斷地帶來巨量的內容更新,這已經能讓人窺見制作組的誠意,于情于理都讓人對其往后的運營更新多了幾分信心。
所以哪怕《解限機》目前只是“國產科幻機甲”領域的鋪路石,也希望他后續會成為最好最堅挺的那塊鋪路石。
將我們設為星標☆,點亮愛心
就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和資訊啦
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