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德黑蘭上空回蕩著悲壯的哀樂,60余具覆蓋著國旗的棺槨在6月28日的國葬儀式中緩緩前行。遇難者名單觸目驚心——武裝部隊前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革命衛隊前總司令薩拉米,甚至包括本應遠離戰火的核科學家、記者與婦孺。這并非尋常的葬禮,而是伊朗對美以軍事行動的沉痛控訴,更是向世界宣告其遭受重創后凝聚的悲憤力量。
葬禮的肅穆尚未散去,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已悄然收網。
短短12天沖突期內,伊朗情報機構以雷霆手段織就一張鋼鐵巨網,超過700名為以色列服務的間諜應聲落網。首都德黑蘭成為重災區,僅此一地便查獲逾萬架待命的無人機。這些“鼴鼠”的犯罪觸角深入致命領域——操控攻擊無人機、組裝爆炸裝置、刺探敏感軍事坐標。伊朗的反擊,從清除內部毒瘤開始。
伊朗(資料圖)
當伊朗的導彈如流星般劃破以色列的夜空,一場昂貴的“煙花秀”在云端上演。約旦攝影師扎伊德·阿巴迪拍攝的六段視頻成為關鍵證據,分析師據此復原了驚心動魄的攔截現場:以軍倉促發射了34枚“箭-3”、9枚“箭-2”及39枚美國“薩德”攔截彈。僅以單價1280萬美元的“薩德”計算,這場防御戰的賬單便高達近5億美元!更令人心驚的是,美國《新聞周刊》透露,此役竟消耗了全球“薩德”庫存的15%-20%。
以色列看似堅固的導彈盾牌,正顯露出危險的裂痕。情報顯示,伊朗儲備的導彈數量遠超美以現有攔截彈總和。當伊朗后續導彈如潮水般涌來,以色列是否還有足夠的“盾牌”抵擋?這場消耗戰正將以色列推向戰略懸崖——每一次成功攔截都在加速掏空其防御武庫。
伊朗總統(資料圖)
諷刺的是,在伊朗高效清理門戶的背后,一場橫跨十五年的情報暗戰逐漸浮出水面。英國《泰晤士報》披露的猛料令人脊背發涼:以色列特工早已如幽靈般潛入伊朗導彈與核計劃的核心地帶。消息人士證實,以方自2010年起便啟動周密滲透,關鍵目標長期處于實時監控之下。這場持續十余年的諜海布局,成為突襲行動精準打擊的幕后推手。
面對國土被侵、精英殞命的劇痛,伊朗的復仇意志正轉化為制度性反擊。副總統馬吉德·安薩里宣布成立特別法律工作組,劍指美以侵犯主權、暗殺科學家、屠戮平民等“戰爭罪行清單”。內政部長莫梅尼在葬禮上的怒吼代表了國家意志:“敵人任何惡意行動都將遭到果斷回擊!”而議會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決定,更凸顯伊朗對西方體系的不信任已至冰點。
硝煙暫歇的戰場上,攻守之勢正在微妙逆轉。
以色列(資料圖)
以色列引以為傲的“鐵穹”神話被高昂的成本與有限的庫存戳破;苦心經營十五年的精密情報網雖重創伊朗,卻也迫使對手以更殘酷的手段肅清內鬼。伊朗以舉國悲憤澆筑的復仇決心,疊加其深不可測的導彈儲備,正將昔日的進攻者拖入戰略被動。
這場沖突遠未終結,它只是按下了暫停鍵。當以色列情報機構深潛伊朗十余年的“輝煌戰果”遭遇對方鐵腕反諜的當頭棒喝,當數千枚攔截彈化作數億美元墜落的“錢雨”仍難掩本土防御焦慮,中東棋局上的攻守易位已然開始。下一輪對抗來臨時,資源與意志的終極較量,或將書寫全新的權力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