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灣的碧波之下,美軍核潛艇的輪廓若隱若現。這座曾被蘇聯紅海軍視為“太平洋心臟”的天然良港,如今向昔日死敵敞開了大門。
2025年初夏,越南國防部大樓內,國防部副部長黃春戰上將與美國國際開發署首席代表阿勒·格魯布斯的手緊緊相握。雙方笑容滿面地宣布深化防務合作,共同處理戰爭遺留的二惡英污染問題。
這溫馨一幕背后,卻是越南將金蘭灣租借給美軍、邀請美國核航母戰斗群進駐的戰略豪賭。曾經被美軍燃燒彈灼傷的國土,如今竟張開雙臂擁抱曾經的侵略者。
越南的野心早已超越其國力邊界。這個曾自詡“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國家,在擊敗美軍后竟悍然入侵柬埔寨和老撾,甚至在中越邊境挑起沖突。近年來,越南海軍加速擴張,8艘基洛級潛艇與15艘護衛艦組成東南亞不可小覷的力量。
然而這些裝備多為蘇聯八十年代遺物,面對現代海戰已顯力不從心——最先進反艦導彈射程僅5000米,速度不過1.5馬赫。
為彌補實力差距,越南邁出危險一步:2023年與美簽署協議,將金蘭灣租借為美軍基地。這個可停泊航母的深水良港,瞬間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支點。
更令人咋舌的是,越南竟主動邀請美國共同開發南海油氣資源,企圖借美國之力對抗周邊聲索國。昔日被橙劑毒害的土地上,如今飄揚著星條旗,歷史在此刻完成辛辣諷刺。
越南的選擇令國際社會瞠目——這個曾被美軍轟炸14年的國家,超過300萬人死于戰火,橙劑遺毒至今導致新生兒畸形。
2025年6月,當越南國防部與美國代表在河內商談清理邊和機場二惡英污染時,會場墻上還掛著胡志明抗擊美軍的照片。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反差,恰似越南外交的魔幻注腳。
更諷刺的是越南對待戰爭遺產的雙重標準:一面接受美國援助清理戰爭毒劑,一面卻對中蘇當年支援其抗美的歷史閉口不提。1979年中越戰爭期間,越南軍隊60%的武器來自中國抗美援越的饋贈。歷史似乎成為任人打扮的工具,當利益需要時,血海深仇也能瞬間翻篇。
越南擁抱美國的根本動機,源于其軍事經濟的雙重困局。海軍總噸位僅5.1萬噸,不足中國一支艦隊規模;空軍主力仍是蘇-22這類老舊機型。當美軍“贈送”幾艘巡邏艇時,越南如獲至寶,殊不知這些二手艦船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早已退役多年。
經濟上越南同樣捉襟見肘。2024年中越油氣合作項目占越南外資的18%,金額高達12億美元。但越南一面接受中國投資,一面在柏礁填海造島,擴建面積達10倍。
這種走鋼絲式外交看似精明,實則暗藏殺機——美國向來擅長將盟友工具化,看看今日的烏克蘭,昔日的中東庫爾德人就知道了。
金蘭灣的美軍基地如同插進東南亞的楔子。美軍核潛艇由此可控制馬六甲海峽與南海航道,但越南的主權也隨之縮水——參考日韓駐美軍基地的現狀,所謂“共同使用”終將變成“美軍主導”。
更危險的是,一旦地區沖突爆發,越南必將首當其沖。河內高層或許認為,引狼入室可換得戰略空間。但縱觀現代史,小國在大國博弈中走鋼絲的成功率幾乎為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