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陜蒙三省區交界的黃土高原上,一種名為海紅果的稀有水果正從“深閨”走向產業振興的舞臺。這種兼具食用、藥用價值的“果中鈣王”,憑借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健康功效,不僅為現代食品工業注入新活力,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致富果”。
千年古果煥發新生:藥食同源的天然瑰寶
海紅果,學名西府海棠,是中國特有的薔薇科蘋果屬植物,主要分布于秦晉蒙三省交界處的黃河兩岸。據《府谷縣志》記載,其栽培歷史可追溯至清代,當地群眾稱其為“搖錢樹”,更有“家有5株海紅子,頂養一個好兒子”的民諺。這種果樹耐寒抗旱,能在海拔100米至2400米的黃土高原上生長,樹齡可達數百年,現存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仍枝繁葉茂,年產鮮果500公斤,堪稱“長壽果”。
海紅果的營養價值堪稱“天然營養庫”。陜西省果樹研究所分析顯示,其果實含鈣量高達66.59mg/100g,居水果之首,被譽為“果中鈣王”;維生素C含量達47.8mg/100g,并富含鐵、鋅、鉀等多種礦物質及黃酮類化合物。傳統醫學認為,海紅果具有健脾胃、助消化、補鈣強骨等功效,尤其適合嬰幼兒及老年人食用。
科研揭秘健康密碼: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功能性食品”
近年來,海紅果的健康價值通過現代科學研究得到驗證。府谷縣聚金邦農產品開發公司聯合濱州醫學院開展的系統研究,揭示了其三大核心健康功效。
抗氧化先鋒,延緩衰老。動物實驗表明,海紅果提取物對DPPH、羥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達99%,能顯著提升肝組織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降低MDA(丙二醛)含量。其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C的數倍,被譽為“細胞級抗衰劑”。
血管清道夫,護心降脂。在高脂血癥模型大鼠實驗中,海紅果酒中劑量組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別降低28%、35%、42%,同時改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等血流變指標。肝組織病理觀察顯示,脂肪浸潤減少,血管內皮損傷得到修復。
骨骼守護者,補鈣新選擇。針對骨質疏松模型的研究發現,海紅果濃縮汁能升高血鈣、血磷及雌二醇水平,增加股骨重量與寬度,改善骨小梁結構。中劑量組效果與陽性藥阿法骨化醇相當,為天然補鈣提供了科學依據。
基于這些發現,海紅果酒、濃縮果汁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列入“食品工業營養健康行動標志性成果”,成為功能性食品領域的明星產品。
產業振興富民:從“土特產”到“朝陽產業”
海紅果的產業化之路,始于對傳統資源的現代開發。府谷縣聚金邦農產品開發公司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府谷海紅果”為核心,通過專利技術打造出海紅果酒、白蘭地、果汁等19種產品,年產能達5000噸。其“企業+基地+果農”模式惠及1000余戶農民,累計支付海紅果款1000多萬元。
在河曲縣榆嶺窊村,海紅果種植基地面積達1980畝,配套水肥一體化系統,畝產突破2000斤。通過延伸產業鏈,該村開發出果汁飲料、果醬、果干等高附加值產品,并打造“高原特色海紅故里”文旅品牌,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府谷縣海紅果種植面積達5.1萬畝,年產量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超5億元。隨著海紅果酒釀造技術被列入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這一“深藏黃土”的千年古果,正以科技賦能的姿態走向全球市場。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調研指出,海紅果產業需進一步深化科技扶貧,推動產業升級。目前,聚金邦公司正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研發精準營養產品,針對不同人群開發定制化健康方案。
從“果中鈣王”到“血管清道夫”,從黃土高原到世界餐桌,海紅果的蛻變之路,恰是中國特色農業資源現代化轉型的縮影。隨著大健康產業的崛起,這種千年古果或將書寫更多“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