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走進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瓦店鎮大山農業科技園的葡萄種植區,一片綠色的“海洋”映入眼簾。在120余畝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里,葡萄藤郁郁蔥蔥,一串串飽滿的葡萄如瑪瑙般懸掛在枝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工人們正在忙著修果、套袋,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對豐收的期待與對品質的堅守。
“葡萄從種植到收獲一共需要20多道工序,只有經過精細化管理,加上嚴格控制產量,才能確保葡萄的品質。”某農業公司副總經理徐明偉介紹,基地內目前種植有巨峰、夏黑、陽光玫瑰等8個葡萄品種,年產葡萄150噸,依托休閑采摘與商超、農貿市場的穩定供應,基地年產值突破400萬元。
近年來,宛城區不斷創新現代化農業經營發展體系,推進瓜果蔬菜產業不斷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色引領的鄉村振興之路。
據了解,該企業通過持續流轉整合2300余畝土地,精心規劃布局,打造了200畝省級標準化有機蔬菜示范基地、300余座現代化溫室大棚以及500余畝標準化有機果品示范基地。憑借四季瓜果飄香,讓市民無論何時前來,都能沉浸在采摘的歡樂中。
在火龍果種植區,一排排整齊的支架上,火龍果植株如綠色的仙人掌般伸展著,火龍果花潔白如雪、芳香四溢。火龍果原產于熱帶地區,本土種植面臨諸多挑戰。該企業科技團隊經過不斷攻關,從最初的七八個品種中成功選育并馴化了最適合本地氣候的臺灣“紅水晶”品種。“南陽的晝夜溫差,恰恰成了我們火龍果的‘甜蜜密碼’。”徐明偉說,“更大的溫差提升了果實的糖度積累,同時我們堅持讓火龍果在枝頭達到完全成熟的最佳狀態再進行采摘,因此品質和口感更勝一籌。”
談起未來規劃,大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祥山介紹:“目前基地內5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溫室正在加緊施工,預計到8月就能投入使用。下一步,我們將以科技、生態、自然、歡樂為文化主題,強勢打造依托一產,帶動二產,發展三產,三產反哺一產的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宛城區立足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積極探索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富民產業發展模式和路徑,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該區不斷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壯大三色鴿乳業集群和宛禾香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全環節生產鏈條,支持大山農業科技園發展,實現農產品種植、食品加工產業鏈不斷做強。目前已擁有6大產業集群、18條富民產業鏈,規模7.12億元。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