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不少人就開始犯愁:空調房和高溫戶外頻繁切換,冰鎮飲品不離手,沒幾天身上就冒出大片風團,奇癢難耐,抓撓后紅腫加劇,嚴重時甚至影響工作和睡眠……別慌,這很可能是 “暑濕夾風型蕁麻疹” 在作怪!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之氣盛行,人體腠理疏松。成年人若貪涼飲冷、汗出當風,或長期處于潮濕悶熱環境,極易導致衛氣不固。暑濕之邪與風邪相互搏結,蘊于肌表,阻滯氣血運行,就會引發蕁麻疹。
這類蕁麻疹常表現為:皮膚突發紅色或淡紅色風團,瘙癢劇烈,遇熱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飲、胸悶腹脹、大便黏膩不爽,舌苔黃膩,脈滑數,根源在于 “風濕熱邪郁于肌表,脾胃運化失司”。
今天,皮膚科專家殷新主任為大家分享一款針對夏季蕁麻疹設計的 “清暑祛風飲”,疏風清熱、除濕止癢,幫你擺脫瘙癢困擾!
清暑祛風飲
成分:
荊芥、防風、蟬蛻、白鮮皮、地膚子、黃芩、苦參、茯苓、生甘草。
功效:
荊芥、防風、蟬蛻:三味藥相須為用,疏風解表、透疹止癢,能快速緩解風團瘙癢癥狀;
白鮮皮、地膚子、苦參: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專攻皮膚濕熱之邪;
黃芩:清熱瀉火,可清解體內蘊積的暑熱;
茯苓:健脾滲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源減少濕邪產生;
生甘草:調和諸藥,顧護脾胃,緩和藥物的峻猛之性。
真實門診案例
32 歲的張先生,夏季常熬夜加班,愛吃辛辣燒烤,還貪涼喝冰鎮啤酒。入夏后,他四肢、軀干頻繁出現大片風團,瘙癢難忍,夜間尤甚,嚴重影響睡眠,且伴有口臭、大便黏滯。面診時,張先生舌苔黃膩,脈滑數,辨證為 “風濕熱邪郁于肌表,脾胃濕熱內蘊”。
予 “清暑祛風飲” 加減:加丹皮 10g 涼血活血,加蒼術 10g 增強燥濕之力。服用 3 劑后,張先生風團明顯消退,瘙癢減輕;連服 7 劑,皮疹基本消失,不適癥狀也隨之緩解。(每個人體質不同,中醫辨證施治講究一人一方,須在醫生辨證后加減配伍。)
▲圖片與案例無關,僅供參考
重要提醒
1??若蕁麻疹持續不愈、伴有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痛等癥狀,需及時就醫;
2??此方偏寒涼,脾胃虛寒、體質較弱者,務必在中醫師指導下調整用藥;
3??夏季預防蕁麻疹,關鍵要避免貪涼飲冷,保持居住環境干爽,出汗后及時擦干,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升衛外功能。
中醫講究 “辨證施治”,每個人的體質和癥狀有所差異,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勿盲目照搬方劑!
覺得有用就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