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深圳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廣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等密集發布招生新政。其中,“本博貫通”培養模式成為最大亮點。此前,“本博貫通”培養主要集中在醫學類專業。 記者梳理發現,最近三年,至少有10多所高校推出“本博貫通式”招生。目前開設的“本博貫通”專業除了醫學類外,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工科、機器人、自動化、低空技術等新興前沿學科以及各校的傳統優勢專業。
▲創意配圖 據圖蟲創意
“本博貫通”招生,考生要注意什么?有教育專家表示,貫通式培養需要達到轉段考核或者推免的要求,因此學生不是100%都能讀到博士。同時,考生要搞清楚中途退出方式,如果沒有讀到博士,退出是否可以獲得相應的本科或碩士學位也需要明確。
福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認為,“本博貫通”培養模式代表了未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并非唯一或普適的方向。社會不僅需要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還需要大量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管理人才。貫通式培養主要適用于學術研究導向或特定高精尖技術攻關導向的人才培養。對于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傳統的分段培養、專業碩士、應用型博士等模式依然具有重要價值。
中科院大學和福耀科技大學
面向全體新生推行“本博貫通”
據中國科學院大學消息,2025年,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的本科生全部進入貫通培養體系。貫通培養分為兩個階段,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有一定的彈性安排。福建福耀科技大學也宣布,2025年計劃招收100名以內學生,采取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2025年4月21日,深圳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在人才培養方面,該學院構建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
北京理工大學宣布,2025年將在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增設“卓越班”,分別為“空天信息卓越班”“激光智能制造卓越班”兩個方向,通過本博貫通培養,7年即可取得博士學位。
廣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也在今年設立“云山拔尖班”,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實行“2+4+X”貫通培養模式。“2”:本科前2年按照數學專業的要求進行培養,筑牢數學基礎;“4”:本科后2年加上碩士2年,不少于50%學生保送攻讀頭部985高校碩士研究生;“X”:預留選擇本碩博貫通培養、繼續攻讀博士研究生的機會。北師香港浸會大學,2025年將推出本碩連讀“4+1”、本博直升“4+4”“3+1+X”等多項招生培養計劃。
此前,“本博貫通”培養主要集中在醫學類專業。最近三年,至少有10多所高校推出“本博貫通”招生。
比如,北京郵電大學2022年設立未來學院,開設本碩博貫通培養實驗班“元班”。北京科技大學納米試驗班自2023年開始招生,實施八年制本博貫通培養模式。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工程科學試點班”實行“4+4”本博貫通培養。武漢大學“雷軍班”自2024年起在計算機學院新設,實行“本博貫通”培養……
“本博貫通”式培養
主要集中在AI等新興前沿專業
目前,國內貫通式培養最主要的實施方式是推免或校內選拔,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學生完成規定教學計劃、前三學年無掛科門次可全部通過推免的方式申請直攻博。中國人民大學的特色經濟學本碩博實驗班,每年都會從全校本科新生中選拔優秀學生,經過材料審核、筆試、面試等環節后才能被錄取。部分高校還從本科階段允許學生選修碩士、博士階段課程,推進學分互認。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開設的本碩博直讀專業除了醫學類以外,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工科、機器人、工程科學、自動化、低空技術等新興前沿學科以及各校的傳統優勢專業。此外,南京大學去年曾舉行過“哲學拔尖人才本碩博貫通培養學術研討會”,推動哲學拔尖人才本碩博貫通培養。
▲創意配圖 據圖蟲創意
2020年9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強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推進碩博貫通培養,實行培養方案一體化設計”。
對此,福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表示,新興前沿學科領域正是國家科技競爭的主戰場,知識更新快、技術壁壘高、研發投入大、人才成長周期長。貫通培養能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地培養出能參與甚至引領這些領域發展的頂尖人才。
徐飛表示,高校在優勢專業推行貫通培養,是高校集中優質資源(頂尖師資、先進平臺、豐厚積淀)打造“人才高峰”的自然選擇。這有利于鞏固和提升學校的學科聲譽和競爭力,形成“強者恒強”的良性循環。這些專業的培養體系相對成熟,更容易設計出高質量的貫通方案。
“本博貫通”如何選?
學生要把準自己的優勢和潛能
有教育專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貫通式培養需要達到轉段考核或者推免的要求,因此學生不是100%都能讀到博士。學生不能因為是貫通式培養就不認真對待,最后引發質量問題。貫通體系培養的出發點是避免學生把過多精力用在升學上。同時,要搞清楚中途退出方式,如果學生沒有讀到博士,退出是否可以獲得相應的本科或碩士學位也需要明確。考生在報考的時候,要給予關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目前一些大學本科階段的優秀學生、優質生源流失較多。一些高校采取“本博貫通”培養也是為留下優質生源。另一方面,高校希望從更長遠的角度規劃學生培養。高校的規劃與學生的成長發展狀況和選擇一致對雙方都有利,如果不一致,甚至會限制學生發展。學生入學的時候就要把準自己的優勢、潛能和發展方向。比如,在開設本博直讀較多的人工智能專業,這個專業競爭力強,不確定性多,大學要跟上企業的前沿技術都有難度,學生如果在這方面沒有優勢和潛能,會更加吃力。
儲朝暉認為,高校有必要對“本博貫通”的學生進行評估,這對不適宜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解放”,不然本博直讀對學生也是一種“捆綁”。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編輯 郭莊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