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彩電更殘酷的行當了。
文丨華商韜略 畢亞軍 東木褚
55吋、75吋、100吋、120吋……
當電視競爭推進到100吋以上的超大屏,從14吋電子管式電視起步,歷經55年技術迭代的海信,開始進入自己早就預設好的射擊區,與三星、LG正面對決了。
【世界第一】
6月15日,美國邁阿密,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打響揭幕戰,賽場圍擋打出的一句廣告相當吸引人——
100″TV Global No.1(100吋電視,世界第一)
廣告的主人正是近年來在歐美把體育營銷玩得風生水起的,來自中國的電視企業——海信。
▲來源:海信視像
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上,海信就曾打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廣告,雖然這是其市場地位的真實反應,但因中國新的廣告法禁止使用第一等字眼,所以一度被認為是違了法。海信董事長賈少謙則在一次會議“玩笑”式解釋:
我們的廣告打在卡塔爾,所以不適用中國廣告法。
在這次的“100吋電視、世界第一”之前,去年,海信還在歐洲杯打出過相似的廣告,但當時,它強調的還是激光電視:“激光電視、世界第一”。
從中國第一到世界第一,從激光電視到100吋電視,廣告詞的變化,宣告著海信正在全球擴大自己的戰果,并且在大屏化不斷贏得更大。
在電視領域,贏得了大尺寸戰爭,也就是贏得了戰爭。
在國內市場,大屏是主陣地。2024年,中國75吋及以上大屏產品的市占比首次達到4成以上,其中31萬個家庭購買了均價超過11000元的100吋電視。
國際市場也是如此。目前,75吋電視已超過65吋,成為全球新晉第一大暢銷尺寸。
而海信,在大尺寸里的大尺寸,98吋和100吋兩大領域,都是全球第一,其出貨量分別高達30.3%、58.8%。
海信對大尺寸的攻占,也讓曾經領導著大尺寸市場的友商越來越坐不住了。
世俱杯開幕第二天,LG的子公司LG Display便宣布,投資1.2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億)在韓國坡州園區建設OLED面板工廠,這是LG Display去年出售廣州的液晶面板工廠后,在本土的第一筆大規模投資。
LG的投資,很大程度就是瞄準海信,希望奪回大尺寸的失地。按照規劃,坡州工廠將力推下一代高端OLED面板,為大尺寸提供支持。
LG電視商品企劃負責人白善弼因此表示:“LG不會坐視中國企業壟斷市場,我們將采取OLED電視、QNED電視的雙軌戰略,開發消費者易于接受的高端產品。”
在以大尺寸為核心的全球高端電視市場,三星和LG領先了20年時間。目前,全球電視主要玩家已只剩三星、LG、TCL、海信;海信和TCL都在沖向高端并各有成就。
在大尺寸方面,海信優勢則更加明顯。
2025年第一季度,海信在高端市場的出貨量份額已從2024年一季度的14%攀升至20%,特別是在超大屏領域,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霸主三星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具實質性的份額威脅。
海信能一路逆襲的關鍵,則是靠了它的兩條腿走路:激光電視和RGB-Mini LED。特別是激光顯示,近年來已成為海信區別于其他從業者的最獨特優勢,為其大尺寸競爭提供了保障。
當初,很多人都不看好海信做激光電視,甚至有業內專家說,海信沒有認清電視顯示技術的主流方向,將被三星和LG越甩越遠,失去行業主流企業的地位。
但時任海信董事長周厚健還是拍了板,經歷過1996年彩電價格戰的周厚健,再也不想打那樣的仗了,“長江以北的老牌子,除了海信,全軍覆沒。”
周認為,如果繼續跟隨三星、LG的路線,打到最后依然會是拼價格一條路,選擇更符合大屏趨勢的激光電視,則能創造差異化競爭,自開一個新的市場。
如今,周厚健的遠見正在變成海信的回報。
【突圍激光】
海信在大屏市場的追趕與領先,始于2007年的路線選擇。
當時,各大廠商都在“賭”自己的下一代顯示技術,CRT電視是第一代,液晶電視是第二代,在第三代的選擇上,三星選擇了QLED(量子點),LG和索尼選擇了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
海信在周厚健的篤定與主導下,選擇了更艱難的一條路:激光電視,并且認為這是未來趨勢,會在第三代OLED之后引領電視市場。
路線選擇決定企業的高低,甚至是生死。從CRT到等離子再到液晶,每次技術路線換代背后,都是產業的血雨腥風,很多選錯的企業都直接被淘汰出局。
海信對技術的敏感度向來很高,當年察覺到PDP(等離子顯示)有問題時,雖然自己是較早研發PDP的,但放棄得比誰都快。如今押注激光電視,則是出于技術和商業的雙重考量:
技術上,激光能更精準地還原人眼看到的顏色;
商業上,當屏幕進入超大尺寸后,OLED電視的成本將不是線性增長,而是陡然上升,激光電視則能繼續線性可控,進而建立成本優勢。
最關鍵的是,選擇激光電視可以擺脫對日韓的跟隨,讓中國品牌走自己的技術路線,乃至建立標準,引領市場。
路線篤定后,海信開始走自己的路。
2007年,海信獲得國家“863計劃”的激光顯示項目支持,做出了一臺樣機。
但這臺樣機,體積太大,功耗也高,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放在客廳里的家用電器,很長一段時間,海信的激光項目處于沒有思路、也沒有具體方案的狀態。
不過,周厚健依然堅持不放棄。2011年,遭受了4年挫敗的他,終于看到一點曙光,激光電視團隊發現了超短焦這個此前沒有的技術路線,這一技術能在0.5米的距離投射大約100英寸的畫面,把激光光源和超短焦結合起來,就可做出新的激光電視。
此后幾年,海信開始持續這一路徑下做出新的激光電視樣機。
2014年,歷經7年研發后,海信正式為激光電視召開了新品發布會,推出了自主研制的100英寸產品,售價69999元,顯示畫面遠超當時的主流規格。
▲海信推出全球首臺100吋超短焦激光電視,來源:海信家電
海信激光電視發布會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激光顯示技術,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電視顯示技術的長期壟斷地位。
那一年,全球OLED電視的銷量處于從幾萬臺到百萬臺的爆發前夜,LG準備推出77吋的OLED電視,其55吋OLED電視的定價,從首發時的14999美元,降到了7999美元,降價后銷量大漲,賣了7萬多臺。
OLED經歷了成本與量產的產業化考驗,激光電視也得走這一遭,第一代產品上市不久,產品可靠性就被發現存在關鍵問題,畫質會隨著用戶的長期觀看而下降,遠低于海信自己的要求和消費者的期待,“老百姓希望擺家里5-10年都能看。”
作為激光電視“頭號產品經理”的周厚健很快參與到問題攻關中來,他定期召開研發會議,親自組織技術分析,要求所有郵件都一律抄送一份給他,即使是跟他無關的也必須如此。甚至,他的脾氣也越來越大。
2015這一年,為了攻克畫質難題,研發團隊先后嘗試了20多種方案,但都失敗了,“就像一個紙糊的窗戶,你這里貼一點,那里補一點,但怎么修補都是紙糊的,達不到玻璃窗戶的水準?!焙P偶す怆娨暩笨偨浝?、首席科學家劉顯榮回憶。
山窮水盡之時,周厚健依然選擇投入大量資源,他說,“失敗沒有什么,技術開發工作就是把錢變成技術,再把技術變成更多錢的過程?!?/strong>
在此激勵下,研發團隊破釜沉舟,賭上自己的臉面重新設計關鍵部件,終于在2016年找到了解決方案。
也就在同一時期,LG取得了OLED的技術突破,其副會長具本俊出現在慶尚北道的龜尾工廠,他拿了一瓶泡著人參的燒酒,在舉杯時帶頭高呼,“征服世界!”
但取得激光電視關鍵突破的海信沒有慶祝,反而干了一件違反常理的事:派出技術人員到國內做激光電視的同行那里,幫助其建立激光電視的銷售體系和產品規劃,傾囊相授,還分文不取。
很多人不理解,周厚健說,凡是進入激光顯示的企業我們都歡迎,一個新地方只有一家飯店,做得再好也不容易成大氣候,但是如果飯店扎堆做成美食街,那就不一樣了。
這是海信從當年做變頻空調總結出的經驗,超前布局帶不來市場普及,海信最早掌握變頻空調技術,但直到家電下鄉和節能補貼才讓該產品真正在市場普及。
▲1997年,海信推出中國第一臺變頻空調,來源:海信家電
因此,海信在掌握了激光顯示的先發優勢后,首先要做的,不是變現,而是引導同行,把激光顯示的蛋糕做大,這樣才能爭取到好政策,讓好產品賺到錢。
2018年,跟隨海信走進激光電視領域的堅果、極米科技等企業,先后拿到了阿里、百度的投資。
從那時起,無論互聯網電視品牌還是傳統品牌,大家都不再用“激光投影儀”這個詞,而是跟海信一道,把激光顯示類產品稱為激光電視,也為市場和消費者普及了這個概念。
2018年5月,海信推出了定價19999元的80吋激光電視L5,發售兩周后,該產品在80吋及以上電視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有率分別達到61%和65%,是海信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成績。
在線下,海信門店導購的“話術”揭示了激光電視帶給行業的改變——
“買50或55吋的電視,會像一塊膏藥貼在墻上,如果買激光的,不用考慮客廳的大小,買大的就對了,80吋100吋的都有,能看十年?!?/p>
此后,海信的激光電視不斷走向世界,甚至獨步天下,成為中國企業給全球電視的中國方案,2021年時任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在自己的公眾號寫道:
液晶顯示技術產業化始于日本、OLED顯示技術產業化始于韓國,激光電視讓中國第一次占據顯示技術發展的主場優勢。
【決戰高端】
超前布局的激光電視是海信贏在未來的支撐,但其目前出貨量才到百萬級的規模。
激光電視之外,出貨量千萬級的Mini LED電視是海信在大尺寸戰場上的另一個王牌,這也是海信與三星、LG在當下爭奪的焦點戰場。
今年的CES會場,海信推出的全球首臺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獲得“全球科技突破產品”,一同獲獎的,還有英偉達的RTX 50顯卡。
說起RGB-Mini LED的技術突破,就要提到海信的另一位關鍵人物,賈少謙。
2022年,執掌海信30年的周厚健宣布退休,“70后”賈少謙接棒。
當時賈少謙已在海信工作了26年,他于1997年入職海信法務部,被周厚健看中后調入總裁辦公室,2006年,賈少謙南下順德,擔任海信旗下科龍電器總裁,帶領科龍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翻倍增長,2018年回到青島總部進入核心管理層。
接班后,賈少謙有兩大KPI要完成,一是實現周厚健在2004年提出的目標,“海信未來發展的大頭在海外”;二是在2025年,集團收入達到3000億。
繼續核心技術研發,以技術驅動,堅定走高質量道路,做強做大核心主業是賈少謙實現目標的根本途徑。對應到電視,就是以大尺寸為核心堅定走全球高端之旅。
為此,賈少謙一方面將海信的激光電視繼續推向極致,如上任第二年,就推動海信先推出了全球首臺可折疊激光電視。
用戶房間的門窗都是有尺寸限制的,當時,這已成為制約OLED大電視的天花板,不少希望購買大電視的用戶,都因大尺寸不能入戶而只能放棄,可折疊則一舉突破局限,讓激光電視的優勢得到更充分的挖掘與發揮。
此外,賈少謙還集中力量辦了另一件大事,堅決突破三星、LG的強項Mini LED,并且圖謀構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同樣是在上任第二年,他推動海信斥資16億,成為乾照光電的控股股東。
乾照光電是國內領先的mini LED芯片廠商,立足于這個收購,海信很快開辟出mini LED背光芯片產品線,并結合自研的AI畫質芯片信芯H7,一舉掌握了量產RGB-Mini LED產品的芯、光、屏全鏈路技術,進而有了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
海信116英寸RGB-Mini LED,在色彩純度等多個領域均實現了對三星核心技術——量子點技術的超越,進而也對三星的主力產品形成了強力的威脅。
雖然三星依然是全球電視霸主,但它也同樣坐不住了。
據韓媒報道,三星電視業務負責人Yong Seok-woo在世俱杯開幕第二天,便趕赴越南工廠,視察了115英寸RGB Micro LED 電視的生產線,并準備試產,RGB Micro LED 是三星QLED電視的高階版本,其矛頭則直指海信的RGB-Mini LED。
報道顯示,三星正力推AI與智能家居的互聯互通,以高附加值維持溢價,同時展開線下攻勢,向幾十個國家派遣營銷人員強化品牌認知度,對抗海信的“體育營銷攻勢”。
海信與三星的對決,也已進入正面戰場,在出貨量上,三星以16%的份額小幅領先海信的12%,而在500美元以下的價位,海信、TCL等中國品牌已處于海外領先地位。
目前,三星在2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依然占據全球49.6%的份額,這是海信新的目標和空間,售價3000-5000美元的大尺寸產品,則是它攻向三星堡壘的利器。
而若海信取得這一市場的勝利,全球電視的格局也將被徹底改寫。
字越少,事才越大。
在賈少謙心中,100″TV Global No.1,這個加定語的世界第一,只是海信的階段性結果,海信真正要的是:
TV Global No.1
【參考資料】
[1]《海信史:2003-2019》中信出版集團
[2]《中國顯示產業第一次“世界第一”的背后》海信時刻
[3]《海信:將跳過OLED發展激光電視》財新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