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瀝金
價格戰(zhàn)血流成河,全靠內容友好型產品做心臟起搏。
內容友好型產品,指的是自帶話題和流量,能激發(fā)新場景的產品。
消費降級下,簡單粗暴的價格戰(zhàn)無異于飲鴆止渴。內容友好型產品通過創(chuàng)造“新場景”與“新意義”,能開辟新的價值藍海,消費者不再僅僅為物理功能買單,更為其承載的情感共鳴與社交價值付費。
被全球搶購的LABUBU,靠“可愛帶點壞”的治愈力,成為時下情緒經濟的代表;維達紙巾將郁金香印花融入棉韌系列,打造了“桌面美學”,讓消費者為高顏值包裝支付溢價;有些白酒品牌不再強調香型工藝,轉而打造“見岳父神器”“合同談判專用酒”的局場情緒。
最近3分鐘“大定”20萬輛的小米YU7,更是把“內容友好型產品”玩明白了。
明明消費趨勢下行,甚至倒逼車企們延長賬期、價格戰(zhàn)打得飛起,“車圈恒大”的瓜還在耳邊回響。轉頭一看,這臺新車單日訂單收入突破600億,相當于小米2023年全年智能硬件收入的四分之一,也遠超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的首日5萬臺成績。
小米YU之所以大賣,是因為品牌成功把自己契入了消費者的生活場景,所以才引發(fā)了海嘯般的共鳴。
無論是將電機控制算法命名為“暈車舒緩模式”,還是把天幕玻璃透光率參數包裝成“SPF100+防曬護甲”,消費者不一定懂參數,但一定懂生活。
對當下的消費行業(yè),“內容友好型產品”正在重構消費者決策邏輯。
小米汽車官方微博發(fā)布的戰(zhàn)報 來源:網絡
內容友好型產品, 自帶話題和流量
流量越來越貴,所有品牌都需要提升營銷效率。
內容友好型產品恰恰因為自帶流量和話題,天然契合了當下品牌們的訴求。比如瑞幸和茅臺聯名的醬香拿鐵,引發(fā)了全網的內容海嘯,單日銷量突破500萬杯。
要打造一款“內容友好型產品”,得進入用戶的生活和情緒場景中。產品本質上不是靠廣告預算“推”出去的,而是憑借自身的內容基因,讓用戶主動“拉”進自己的生活。
小米YU7一小時斬獲30萬訂單的奇跡,正是內容友好型產品策略的極致演繹。
小米最擅長的,就是通過找對標,把用戶的需求具象化表達出來。
主打“年輕人第一臺車”的小米,一直在通過正大光明“模仿”豪車的設計,吸引年輕人群的眼球。
小米SU7“模仿”的對象是保時捷,被很多用戶吐槽成“保時米”,小米YU7又被人說像法拉利,雷軍還在發(fā)布會上對標特斯拉Model Y。
爭議歸爭議,話題和關注度一下子就起來了,滲透了年輕人群的心智。
重視情感共鳴和場景敘事,是它成功的第二個要素。
對目標人群是誰這個問題,雷軍只講了一句話:“(YU7)是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學、順路也給自己買束花的媽媽;那些周末帶著全家去露營、也在后備箱中為自己留一套釣具的爸爸。”
而且同樣講性能,人群切入什么場景,小米就說什么話。
對家庭用戶的人群,小米說的是后排容納得下兩個大人外加一個兒童座椅,后備箱可以不用折疊就塞下嬰兒車。
對重視顏值的女性用戶,小米YU用流金粉等高顏值配色和特殊設計的防曬天幕成功說服了她們。
相比直白的信息,人們更容易記住有細節(jié)和溫度的生活場景。直擊“心巴”的話語,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
在產品設計上,給用戶留下可以分享的“鉤子”,是成功的第三個要素。
無論是手機支架、隱形掛鉤、專門放雨傘的卡槽、供電滑軌,還是它的天際屏設計,以及“人車家生態(tài)互聯”等創(chuàng)新功能,天然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話題性。
這些貼心的小細節(jié)不僅讓車主感受到被尊重,切實解決了用戶痛點,低門檻的設計呈現很容易被用戶自發(fā)分享出去,反哺產品本身的聲量。
最高明的流量來自產品自身的故事力,小米把這“內容友好型產品”玩明白了。
追求質價比, 讓消費者“占便宜”
小米YU7能大賣,還因為它提供物超所值的獲得感,讓消費者感覺“占了便宜”。
降級趨勢下,消費者一定對花錢這件事更加敏感,他們不再愿意單純?yōu)榱艘粋€LOGO付費,而是要更加“物有所值”。
從定位來看,小米YU7面向的仍舊是中產和更有錢的人群。它用精準的配置和價格卡位,還有極有針對性的營銷方式,打動了對應的人群。
先說配置,這款車妙就妙在,它卡在了一個精妙的配置和定價上——更貴的車已經有了“豪車”屬性,天然屏蔽了大部分中產,而它的配置又對標了這部分豪車,就讓它顯得很有競爭力。
不管是標配800V的高壓平臺、小米天際屏PHUD抬頭顯示,還是前排零重力按摩座椅和后排135°大角度調節(jié)……這些往往只出現在50萬甚至更貴的車型上的配置,對中產人群來說,如今只用25萬就能拿下,會帶來強烈的“占便宜”感覺。
而對更有錢的“土豪”群體,驅動消費的動力是小米代表的“新銳科技感”,重要的不是省了多少錢,而是只花25萬就表達了一種態(tài)度——自己很懂科技、時尚和生活。
這款新車對消費者的價格預期管理也堪稱教科書級別。
發(fā)布會前釋放“對標高端、配置拉滿”信息,把消費者的心理價位錨定在30萬+高位;正式發(fā)布時價格瞬間少了5萬,激活搶購本能。
訂購小米YU7的人中,60%-70%為增換購用戶,他們不急于用車,等待本身構成參與感。就算因為產能瓶頸要等一年,那也是陪著品牌一起造夢。
25萬的售價,做出了50萬的配置,換來了100萬的情緒價值。
瀝金點評
別家車企還在把內容當營銷方式,小米直接把產品做成內容本身。
小米YU7用30分鐘鎖單20萬輛的核爆級數據,宣告了一個新消費范式的誕生:在消費降級浪潮中,高價值感的內容友好型產品,正在成為撕裂市場的利刃。
一邊是拼多多、折扣店橫掃低端市場,一邊是奢侈品增長停滯——消費市場的“M型分化”已成共識。但在小米YU7的狂熱訂單背后,可以看到一個被忽視的中間地帶:消費者并非拒絕消費,而是拒絕為“無效溢價”買單。
這款現象級產品的本質,是小米對消費降級邏輯的精準反殺:當購買決策越來越依賴“社交驗證”,產品本身必須成為傳播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