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授予十位將領元帥軍銜,這也是因為他們在戰爭年代立下大功,元帥軍銜是對他們能力的認可。不過對于軍銜問題,也有很多說法,而對于毛主席,周恩來以及鄧小平為啥沒有軍銜,說法也是有很多的。那么他們為啥沒有獲得軍銜呢?
在1950年的軍委會議上,羅榮桓就提出,總政部對軍銜的評定還有獎勵工作已經有所行動。在這一年的九月,在總政部工作會議上朱德也說過,軍銜制度早點搞出來,最好在第二年軍服上就顯現出各種軍階。
實際上抗日戰爭期間,我軍也曾執行過軍校制度。抗日統一戰線建立后,紅軍就進行了整編,直接被編成了八路軍與新四軍。1939年軍委就頒布了部隊需要實行軍銜制度的命令,賀龍、蕭克,還有新四軍中的葉挺軍長,都獲得中將軍銜。可是這場授銜卻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與矛盾。
而且八路軍中實行的軍銜制度,也都是按照國民黨的一套來,不過在國民黨搞內戰后,軍銜制度就沒有繼續了。不過部隊實行軍銜制度,這就是部隊現代化以及正規化的一種表現,而且這也是部隊發展的需要,各個國家也都在實行該制度。不過建國后我軍必定要執行軍銜制度,所以這個工作需要時間籌備,不過沒多久朝鮮卻爆發了戰爭,評銜工作就需要放一放了。然而在我軍支援朝鮮作戰時,依舊是軍銜問題在指揮上多有不便。
因為我軍沒有軍銜,可是朝鮮這邊卻都在使用軍銜,所以指揮官的等級不同,想要協同作戰必定會存在矛盾。尤其是后來在與美軍談判的時候,同樣是遇到軍銜問題。彭德懷就曾說,在目前的戰斗中,職務識別已經是非常緊迫的事情了。所以在部隊里實行軍銜制度這件事也很快被推上日程,而在初步的軍銜劃分上,我軍是劃出了6等20級。1953年我軍也將蘇方的意見作為參考,同時對朝鮮的軍銜制度進行了研究,從而制定出了屬于我軍的一套制度,那就是有6個等21級。
1955年中央又發布了軍銜評定的工作指示,我軍的軍銜制度又分成了19個等級,該方案中毛主席則是被授予大元帥的,周恩來與鄧小平授予元帥,李先念,還有張鼎丞以及鄧子恢是被授予大將。然而毛主席在聽說這事兒,卻直接表示自己不愿意擔任大元帥,而這也讓全世界關注.
不過在常委會議上,一些民主人士就提出,毛主席可是創建了人民軍隊,并且在眾多戰役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部隊的建設還有國家的發展,毛主席的貢獻很大,他應該被授予軍銜。然而眾人在爭執中,卻也沒有個結果,最后劉少奇說,既然沒有個統一結果,那就將這件事匯報給毛主席,看他有什么意見了。后來軍委就對元帥,大將以及上將的人選進行了仔細研究,會后做出決定,只要是軍委主席還有委員都應該是元帥。
沒多久這份授銜的名單就被送到了毛主席那里,然后他就說,自己不想要這個元帥,而且元帥服不利于他同百姓交談,會拉開他們的距離。而后毛主席就提議,在地方工作的將領就不要參加授銜了吧。然后毛主席就對劉少奇說,你既然在部隊里工作了,同樣也應該是元帥。
可劉少奇則說,不要參與評銜了,而后他又向鄧公與周恩來詢問,你們還要不要這個元帥軍銜呢!周恩來立刻表示自己不要評銜了,而鄧公也說自己早就不帶兵了,這個元帥也不要了!其實就鄧公的職務來看,他參與評銜也是合適的,但鄧公不為名利,只需要為人民服務就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