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溫宿縣柯柯牙鎮(zhèn)戈壁新村以一場浸著果香的慶祝活動,為建黨104周年獻上基層答卷。20多名黨員在黨員活動室完成集體宣誓后,即刻奔赴3000畝吊干杏林間開展志愿服務,讓黨旗在豐收季里與金黃杏果一同閃耀,勾勒出鄉(xiāng)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6月29日清晨,黨員活動室里,20多名黨員齊聚一堂,新入黨黨員宣誓、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宣誓結(jié)束后,眾人走進戈壁新村吊干杏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杏林間,金黃果實掛滿枝頭,果香四溢。黨員志愿者和果農(nóng)們穿梭林間、搶抓時節(jié)、分工協(xié)作,加緊進行采摘、分揀、精選、分級包裝,讓新鮮杏果以最快速度抵達市場。
村黨支部書記徐建麗站在果園里,望著碩果累累的枝頭感慨:“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灘,如今林果面積達6.42萬畝,吊干杏畝產(chǎn)穩(wěn)定在1噸左右,年產(chǎn)值突破4800萬元。這份豐收答卷,是黨帶領(lǐng)我們用汗水寫就的。”他介紹,村黨支部通過“黨員+農(nóng)戶”結(jié)對模式,讓特色林果業(yè)成為村民的“甜蜜事業(yè)”。七一前夕,黨員志愿者扎進果園幫農(nóng)戶搶收,正是要讓這份“甜蜜”實實在在轉(zhuǎn)化為增收動力。
“90后”年輕黨員黃燕指尖飛快地摘下一串飽滿的吊干杏,汗珠順著曬紅的臉頰滑落,眼神卻亮得驚人:“能和大家一起為鄉(xiāng)親們搶收杏子,這就是我獻給黨的生日賀禮!”不遠處,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李平輕輕撫摸胸前黨徽,望向?qū)訉盈B疊的杏林說:“村子從荒蕪到繁榮,哪一步離得開黨的指引?只要還走得動,我這老黨員就要守在地里,給年輕人做個樣子。”而因腦溢血行動不便的王廣宏,接過村兩委送來的慰問品時眼眶泛紅:“組織總記掛著我們,等我好些了,要把當年治沙栽樹的故事講給年青人聽。”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在七一前逐戶慰問老黨員,讓黨組織的溫暖浸潤每顆初心。
種植戶包興發(fā)的杏園里,20余名工人正按果徑大小分級包裝。他笑得合不攏嘴:“今年杏子品相好,收購價漲了兩成。每逢豐收季,黨員志愿者就來搭把手,從摘果到找銷路,啥難題都幫著解決,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圖為:老黨員李平在分級包裝吊桿杏(李哲清攝)
2010年前的戈壁新村,還是風沙卷著碎石的荒灘。在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下,經(jīng)過十余年生態(tài)治理與產(chǎn)業(yè)培育,如今這里綠樹成蔭,紙皮核桃、冰糖心蘋果等特色林果不僅鎖住了風沙,更成為村民增收的“金鑰匙”。徐建麗望著漫山遍野的“致富林”說:“你看這林子,既是生態(tài)屏障,也是幸福靠山,都是黨領(lǐng)著咱們干出來的。”
烈日下,滿載杏子的貨車駛向遠方,鮮紅的黨旗在杏園里獵獵作響。這片曾寸草不生的土地,正用壓彎枝頭的碩果訴說著:在黨的引領(lǐng)下,戈壁也能結(jié)出“幸福果”。村民們深知,好日子不是天上掉的,是黨帶領(lǐng)著黨員干部扎根土地,用實干讓黨旗在鄉(xiāng)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通訊員李哲清 郭海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