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到現在,院線只能說一片哀嚎。
雖然《哪吒2》開年爆火,卻后繼無人,影院靠一部電影死撐三個多月,一直到五一檔都萎靡不振,爆款少之又少。
很多觀眾都說,已經很久沒有去電影院了。
終于,隨著暑假拉響,那個掌控票房與話題的男人回來了——
陳思誠
在國產犯罪片的領域,你不得不服陳思誠的票房號召力。
三部《誤殺》33億票房,2023年一部《消失的她》就轟下35億票房,就更別提招牌ip“唐探”,票房就海了去了 。
每一次他的電影不僅在獲得巨額票房的同時,還能引起廣泛的話題度與關注。
而這次的《惡意》依然是陳思誠的純血團隊——
導演來牧寬和姚文逸都是劇版《唐探》的導演,陳思誠負責編劇與監制統籌大局,保證故事與整部電影都足夠“陳思誠”。
主演張小斐、黃軒、梅婷、李庚希、張子賢、陳創、艾莉亞....
演技好,路人緣佳。
票房?
還沒上就先爆了。
《惡意》7月5號才正式上映,但觀眾早就急不可耐,截止到發稿前,光點映就超過了2205萬票房。
“想看”的人數還有足足8.2萬。
而點映期間,就有人已經開始二刷了。
恐怖,太恐怖了。
看來這個暑期檔,陳思誠已經提前完成了任務,把整個大盤先帶起來了。
第一時間看完了這部電影,發現陳思誠不僅對于商業片的制作已經爐火純青,而對于自己,他也有了在尺度上的巨大突破。
這一波群嘲,刺痛了太多人。
一、雙重命案,嗜血媒體,主角可能是你自己
電影開場就節奏拉滿。
雨夜,醫院,燈光昏暗,疑云密布。
母親“尤茜”突然發現自己患癌的女兒失蹤,她驚慌失措在走廊狂奔,終于通過門窗看到了天臺上的女兒。
而眼前,負責女兒病房的女護士竟然在女兒的身后!
尤茜奪門而出,卻正好看見女兒與護士雙雙墜樓的畫面。
女兒當場殞命,護士昏迷不醒。
“是護士推她下去的!我看見了!”
尤茜發了瘋一樣狂吼,凄厲的叫聲撕裂了整個醫院。
事發后,《夜話》欄目的首席記者“葉攀”火速來到現場。
因為之前有過一段合作經歷,葉攀采訪了尤茜,并詳細調查了女護士的背景。
尤茜一口咬定是護士害死了女兒,而在醫院其他人的口中,這位護士也是私生活混亂,且與尤茜有過矛盾。
再調查背景,女護士私下里煙酒都來,常年混跡夜店——
“抽煙、喝酒、還有紋身,這一看就不是好人啊?!?/strong>
在種種慣性思維下,整個媒體都向母親傾斜,認為女護士就是害死孩子的兇手。
事件熱度越來越大,可葉攀這邊卻始終沒有發出報道爭奪流量,老板強勢介入,葉攀半推半就之下發布了文章:“兩個小時之內,我要讓她上熱搜?!?/strong>
一石激起千層浪,女護士被千夫所指,其母親整日以淚洗面。
而葉攀以及整個《夜話》欄目首戰告捷,盡情吞咽著這波流量。
然而,事件卻急轉直下——
一位自稱是女護士朋友的人來爆料,本以為是夯實事實,沒想到在直播間中,他卻對葉攀火力全開。
原來,女護士并非不檢點,只是被渣男所騙。
而抽煙喝酒泡夜店等等行為,也只是在與生活做抵抗。
倒是母親尤茜,曾對孩子有過遲疑和猶豫,且女護士還知道母親的某個秘密....
聽到這一切的葉攀,整個價值觀瞬間崩潰。
難道,真正的兇手是母親尤茜?
而接下來,他的發言更像是一把尖刀,直插葉攀乃至整個媒體的心臟:
“你們找不到兇手,就選擇她,然后將她一步一步變成兇手?”
比起殺死女兒的兇手,在大庭廣眾之下用筆尖將一個活生生的人判死刑的媒體,其實更讓人恐怖。
筆尖能夠殺人,在真正的真相出現之前,任何的定論都是幫兇!
比起真相,比起受害者,他們更在意的是熱搜。
然而這只是《惡意》的第一個反轉,隨著后續劇情的層層遞進,就會發現陳思誠這一次的野心太大了。
二、100分鐘,3個大反轉,結局不能劇透!
作為編劇,《惡意》這部電影無論是表層的故事性,還是深層的諷刺,陳思誠都做到了盡善盡美。
觀感層面,電影100分鐘,分為3個大反轉。
每一次反轉都將整個故事顛倒重來,甚至主要角色都發生變化,完全不亞于全新的故事,新奇感拉滿。
而大段落中還夾雜著非常多的小反轉,令人血脈僨張的小情節,穿插著主角的過去和當下。
一個明線,一個暗線。
在結束的那一刻,兩條故事線終極匯合,那一條隱隱閃爍的暗線突然亮起,觀眾這才意識到——
好家伙,陳思誠你在這藏著呢!
怎么形容這部電影呢?
就和《誤殺》《消失的她》一樣,完全不能劇透,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個精巧的魔方,每一塊都有作用,直到最后你才能拼好故事的全貌。
三、陳思誠的3個問題
而質疑媒體的公權力,這只是陳思誠的第一問題。
第二個問題才是本片真正要探討的東西——
媒體該如何權衡大眾的情緒需求與現實、流量的錯位?
網絡時代,或者說快餐時代,所有人對一件事的看法是非黑即白的。
要么,你是壞人,遭千夫所指。
要么,你是好人,被捧成神祇。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很多時候,觀眾并不在乎事件的發展到底是如何,他們只需要一個結果,一個角色,
甚至是說,一個可以讓他們發泄怒火的對象而已。
然而真相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是有隱情的,是有反轉的,是有很多不能言說的細節的。
隨著劇情深入,你會發現,這部電影中的人全都跟你預想的不一樣。
葉攀也想要真相,但在老板與同行競爭之下,終是犯了錯。
護士也沒有想破壞家庭,她被渣男所騙,對于尤茜的女兒疼愛有加。
而母親、女兒、助理甚至是公司老板,也都有自己的難處和抉擇。
你能說他們是壞人嗎?不能。
但你能說他們沒錯嗎?好像也不能。
而媒體的準則是流量,即使在知道真相如何的情況下,即使在知道當事人并沒有那么壞的情況下。
他們依然會放大錯誤,隱瞞實情,從而造出一個真正的“壞人”出來,以此兜售流量。
這就是人生,這也是整部電影最真實的諷刺——
沒有人能保證一輩子不犯錯,也沒有人能夠在媒體審視下堅持一天時間,只要媒體想,他們就能寫死你。
這才是真正能殺人的筆!
而更讓我驚喜的是,電影在最后的最后,陳思誠竟然將視角回望,把終極問題拋給了媒體自身。
如果你是一名記者,面對試藥作假,卻以此為生的弱勢群體。
你該怎么做?
如實報道,這群人就家破人亡。
故意隱瞞,這就是違背職業道德。
這與《我不是藥神》中的電車難題如出一轍,把現實與職業夢想放置在你面前,你該如何選擇呢?
葉攀的選擇,讓自己付出了代價。
可當初如果選另一個選擇,她會過得好嗎?
最后
毋庸置疑,《惡意》正式上映后,肯定會在電影院掀起一波風浪。
第一,它確實保證了商業性。
100分鐘的時長高潮迭起,3大反轉還將電影分成3段,保證觀眾的情緒持續高漲。
而手持鏡頭、bgm轟炸與風格化的光影設計,更是讓這部電影力道十足,信息量爆滿。
第二,它有絕對的話題性。
電影講的是自媒體,而如今又是自媒體最繁盛的年代。
公號、視頻、采訪、新聞報道,各種形式都讓人仿佛正在經歷,而每一條報道背后的蝴蝶效應,更是讓觀眾能產生與現實聯動的震撼——
原來一篇文章,一個熱搜,能引起這么大的社會反響?
對于媒體與社會的關系,媒體與網友的關系,也會有全新的了解。
這是一部非常適合當下看的電影,就像陳思誠所說的:
“電影技法已經很難有突破了,但是拍什么,創作者怎么跟時代共舞,言必由衷很重要?!?/p>
人言可畏,紙媒時代有《阮玲玉》。
如今這部《惡意》的出現,算是開了個好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