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 日零點剛過,上海百麗宮影院經理親手撕下大廳里的哪吒立牌時,保潔阿姨掃著滿地爆米花嘟囔:“可算走了,這半年擦座椅都擦吐了”。
這句樸實的抱怨,道盡了全國 4000 多家影院被《哪吒 2》支配的 153 天窒息感 ——60% 黃金場次被哪吒壟斷,連《長津湖》重映版都被趕到早上十點的冷板凳,成都獨立影院老板看著文藝片導演跪在空座椅中間砸玻璃的監控畫面,最終默默掛回哪吒海報。
一、票房神話背后的 “吸血式” 排片
當 154.4 億全球票房王冠落在餃子導演頭上時,誰也沒想到這個數字會成為行業恥辱柱。某院線財務甩出的表格顯示,片方拿走 52 億分賬,影院卻連每張票 38 元都難保住。
更荒誕的是,春節黃金檔期某連鎖影院竟讓十間影廳全放《哪吒 2》,隔壁戰爭片排到上午十點冷場,全國六成影院日票房跌破萬元,老板們在行業群里哀嚎 “放哪吒能活,放別的都得死”。
這種 “貪吃蛇” 式的排片壟斷,讓觀眾在社交平臺吐槽:“半夜醒來發現所有電視頻道都在重播《還珠格格》是什么感覺?這就是《哪吒 2》的排片暴政!”
二、口碑崩塌:從 8.5 到 7.2 的墜落
豆瓣評分從 8.5 滑到 7.2 只用了三個月,最新一星差評占比 12%,香港觀眾毒舌吐槽:“太乙真人的鼻涕梗用了二十次!”“踩著師姐裙子變超短裙算哪門子幽默?”。
山東大學生攥著 45 元票根冷笑:“半年了還這個價,真當學生韭菜好割?” 更刺眼的是海外差評,紐約媽媽曬出票根抗議:“全片有臺詞的女性只有三人,其中一個還是奶媽!”
那些踩著風火輪撒尿的鏡頭,讓陪孩子觀影的家長集體捂臉。連爛番茄高贊差評都直言:“哪吒和敖丙突然合唱 rap 那段,我三歲侄女都捂耳朵”。
三、分賬爭議:片方吃肉影院喝湯?
導演餃子控股公司分紅 7 億的消息傳出,網友將 “貪心不足蛇吞象” 刷上熱搜:“50 億酬勞還不夠塞牙縫?”。
盡管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上海電影節喊冤:“片方僅分得票房 35.6%”,但財務數據顯示,片方分賬 52 億,影院卻在虧損邊緣掙扎。
更諷刺的是,海外票房連總盤子零頭都夠不著,華人影業回應宣發困境:“北美發行讓利給影院,分賬比例低到極致”,但觀眾不買賬:“轟轟烈烈宣傳半年,就這?”
四、行業反噬:哪吒退潮后的市場覺醒
隨著《731》排片飆到 41%,杭州某老影院早晨九點坐滿銀發族,《高山下的花環》烈士犧牲片段引發集體抽泣,影院經理把哪吒周邊全扔進垃圾桶。
這種 “報復性觀影” 印證了觀眾的心聲:“我們煩的不是哪吒,是被壟斷的窒息感”。
當抗戰片宣傳車碾過大街小巷,工人們用鏟刀刮去公交站牌的哪吒涂層時,電影市場終于從 “哪吒暴政” 中蘇醒。
結語:物極必反的票房警示
《哪吒 2》用 153 天演繹了一場票房狂歡與口碑崩塌的雙面戲碼。它的墜落印證了那句老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當資本裹挾排片、忽視觀眾審美多樣性時,再輝煌的票房神話也終將被市場反噬。正如社交平臺熱評所說:“真正的好電影,是讓觀眾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被迫接受一場長達半年的‘還珠格格式’重播”。
這場行業震蕩,或許能讓中國電影在資本與藝術的平衡中,找到更健康的發展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