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已有一個月,但局面還未打開,電影市場亟需陳思誠救場。
無論是陳思誠主導的“唐探宇宙”,還是他監制的《消失的她》《三大隊》《誤殺》,皆是票房靈藥。
他一手捧出來的《誤殺》導演柯汶利,也延續了他的“黑紅”創作特質,去年夏天憑《默殺》拿下13.51億票房。
陳思誠監制,來牧寬、姚文逸執導,張小斐、梅婷、楊恩友、黃軒主演,《惡意》開啟點映,能否為院線帶來希望?
看完影片之后,個人覺得保守一點能沖擊10億,還得是陳思誠啊。
首波口碑目前也出來了,有人評價片中女性角色出彩,每個人都有高光時刻,尤其是靜靜,最后的笑容感動和治愈了很多人,楊恩又這個小演員真的很靈,未來可期。
影片懸疑感很強,層層反轉也很精彩,同時引出了當下網絡的環境以及追求流量而喪失底線,陳思誠一如既往的穩。
《惡意》是一個聚焦網絡暴力,講述“他人即地獄”的故事。
階梯教室,資深媒體人葉攀(張小斐 飾)給新聞系大學生講課。
直播畫面里,白人男子被封嘴綁手困在密閉的水箱里,他是一個“強奸犯”,畫面一角寫著他的通緝編號。
只要觀眾點贊到100萬,就能殺了他。
一時群情激憤,突破這個數字,只用了32分鐘。
不過,男人并沒有死,他是大學教授,這是他的一場社會實驗。
他控訴網絡暴力會掩蓋真相,即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諷刺的是他最終還是被判有罪,他被指控性侵女學生,所謂社會實驗只是他轉移輿論的手段。
課上到一半被中斷,三甲醫院突發重大事件。
10歲患癌女童靜靜(楊恩又 飾)和護士李悅(陳雨鍶 飾)一起墜樓,生死未知。
本片探討在自媒體時代,民眾的“惡意”,當真能“一鍵封喉”?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01、“惡女”護士李悅?
警察梁關(黃軒 飾)率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展開調查,現場唯一的目擊證人,是女童的母親尤茜(梅婷 飾)。
盡管光線昏暗且下著雨,失魂落魄的母親一口咬定,是護士李悅把靜靜推下樓。
靜靜沒有被搶救回來。
她還是一個有著幾百萬粉絲的抗癌小網紅,在當地小有名氣。
各路媒體紛至沓來,在醫院附近尋找“真相”。
幾年前捧紅靜靜的,正是葉攀,因此認識了這家人。
另外,負責本案的梁關是她丈夫,不過他們在鬧離婚。
作為媒體人,她沒有盲目下結論,她想等警方的通報。
自媒體時代,流量就是錢,她不報道,有的是人跟進。
當天夜里李悅就被開盒,她各個平臺社交賬號的資料被曝光。
她穿著性感,身上有紋身,喜歡去酒吧,疑似有躁郁癥,怎么看都是一個“壞女孩”。
一時間,全網開始網暴她,她躺在醫院奄奄一息,就成了被全網唾棄的“惡女”。
葉攀的助理晨晨(李庚希 飾)在醫院偷拍到了警察和醫院領導的談話。
通過聊天內容得知,樓頂本能拍到倆人墜樓位置的監控壞了,這是巧合還是?
葉攀以此為切入點向醫院問責,既跟進熱點,同時守住了新聞人的底線。
次日,她和晨晨一起去醫院調查李悅。
通過走訪,在眾人口中,李悅是私德敗壞的“小三”,案發當天剛被醫院辭退。
她之所以推靜靜下樓,被傳是女孩無意撞見了她的“好事”。
葉攀決定下場,既然李悅這么作,那就送她一程。
千萬粉絲大號出手,立即將“墜樓案”的熱度拉滿。
警察的調查還在進行中,李悅就被全網判了“死刑”。
真相,究竟是什么?
02、“惡女”母親尤茜?
晨晨告訴葉攀,有個叫道爺的知道李悅的“獨家猛料”。
葉攀主持的“夜話”節目在全網人氣很高,每場直播都能有千萬人次觀看。
道爺提出條件,要在“夜話”直播時爆料。
所有人都期待著,坐實李悅“惡女”的新證據。
結果卻出人意料,道爺其實是李悅的病友,他是來幫朋友證明清白的。
通過錄音,尤茜成了“嫌疑人”,要不是李悅撞見,靜靜可能早就沒了。
在道爺的描述中,李悅內心善良,她不是知三當三,而是被騙的受害者。
葉攀以新聞人的自覺,決定繼續順著這條線調查。
李悅確實是被“小三”的。
葉攀查到尤茜在買高齡孕婦服用的保健品,便猜測她有了新的小孩,于是便放棄靜靜。
晨晨從醫院拿到ICU的監控,尤茜有那么一瞬間,不想給靜靜插上氧氣管,被李悅及時發現。
如此一來,似乎“證據”完整,可以下判斷了。
葉攀敲擊鍵盤,將矛頭指向尤茜。
在發文前,她決定見尤茜一面,當面驗證真偽。
尤茜是否有過那么一刻想要放棄靜靜?
確實有。
但是,她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多年來為靜靜早已付出一切。
女兒身上無數道傷口,在無數個夜里都讓她痛到不能自已。
為了給女兒湊醫藥費,她去酒吧陪酒當酒托,跟老同學魏強重逢。
魏強不介意她的一切,陪著她一起照顧女兒,他們仨組建了新的家庭。
當天夜里,她神志不清、一時糊涂,確實想要放棄靜靜,不過她事后非常后悔。
葉攀錯怪了尤茜,可惜為時已晚,她提前寫好的文章被人發了。
就跟之前全網謾罵李悅一樣,所有的臟水開始潑向尤茜。
她成了新的“惡女”,成了十惡不赦的惡毒母親。
李悅因搶救無效死亡,讓這場網暴愈演愈烈,當時攻擊她的那些人,反過頭來開始攻擊尤茜。
做吃播的,搞笑的,表演才藝的,賣貨的,情感類的,凡是有流量需求的自媒體賽道紛紛下場,加入這場“互聯網狂歡”。
葉攀一錯再錯,盡管文章不是她發的,可畢竟是她寫的。
她找晨晨談話,如何才能幫到尤茜?
她點了“夜話”團隊的所有人,看似玩笑地問誰能成為“熱點”,好轉移輿論。
沒有人比葉攀更合適,她在業界有個外號,叫“殺人記者”。
03、“惡女”、“殺人記者”葉攀?
葉攀的成名作是報道了一起震驚國內的“試藥案”,憑此獲得新聞界的大獎。
通過她的報道,揭露試藥群體造假蒙混檢查的內幕。
發稿前,試藥人陳福軍攔在路上以死相逼,求她撤稿。
就在她糾結時,一輛貨車沒剎住。
陳福軍當場死亡,她也被撞昏迷不醒,肚子里的孩子最后也沒有保住。
稿件發了出去,她成了知名的“殺人記者”。
時間切回主線,尤茜被網暴到精神崩潰,她來到女兒輕生的地方。
此時,葉攀在大學課堂,給學生補開頭沒上完的課。
突發事件,尤茜要跳樓,公司同事卻聯系不到葉攀。
助理晨晨有“問題”。
晨晨讓同事把現場畫面傳過來,她要給新聞系的學生一些“驚喜”。
恰好此時,警察的調查有了結果,案子告破。
靜靜是自殺,李悅上前阻止不及,跟著一起墜樓。
尤茜已被鋪天蓋地的罵聲淹沒,沒有人在乎真相,所有人都在詛咒她。
晨晨把現場畫面投屏在葉攀講課的大屏幕, 她還插播了一段“精心制作”的短視頻。
這是她跟葉攀調查采訪的內容拼接而來,將其塑造為一個唯利是圖的新聞人,是她在背后推波助瀾。
畫面切回尤茜那邊。
被網暴絕望的母親,縱身向后一躍。
畫面遲緩如靜止,攝像機根本追不上下落的速度。
似乎在每個人心里都響起沉悶的一聲。
葉攀的心臟像是卡在了嗓子眼,這一切跟她脫不了干系。
萬幸,施救的人員提前在樓下鋪了厚厚的氣墊,悲劇沒有發生。
恍惚間,葉攀一回頭,學生沸騰著咒罵她是“殺人記者”。
所有人起身,他們手里揮舞著手機,就像揮舞著武器。
一個投擲物丟來,正中葉攀的頭部。
她的頭部滲出鮮血,血液順著一側臉緩緩下落,一只眼球被鮮血染紅...
這畫面,如惡鬼臨世。
晨晨可謂葉攀最好的學生,用老師講的案例,成功轉移了大眾的目光。
葉攀的所作所為,符合其“殺人記者”的人設。
葉攀退網,并宣布永遠不再從事新聞行業。
“夜話”正式更名“晨話”。
臨走前,葉攀找晨晨談話,這是一個坦白局。
晨晨其實叫陳晨,她是“試藥案”里陳福軍的女兒,她為復仇而來。
當年走投無路的父親,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貼補家用,卻橫死街頭。
葉攀早在道爺爆料時就發現晨晨有問題,便查了女孩的背景。
小編爆料主編的大戲,她亦是幕后導演。
臨走前,她鄭重向陳晨道歉。
并提醒她,報道新聞前一定要“想想,再想想”。
不要讓“晨話”,成為下一個“夜話”。
后記
現實中因網絡上的集體“惡意”致死的案例已有多起。
“粉發女孩鄭靈華”、“武漢被撞小學生母親”、“劉某州事件”等等,這些都是血的教訓。
葉攀作為有良知、有專業操守的新聞人尚且犯錯,更何況普通人?
盡可能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風和下判斷,是當下互聯網用戶該有的基本素養。
如果世界能少一些“惡意”,或是本片上映的最大價值。(撰文:木未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