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也就罷了,更要命的是可能危及生命!
普通民眾往往認為,這些走紅網絡的醫生是“白衣天使”。
未曾想到,他們的真實目的竟是掏空大家的錢包。
如今權威媒體介入整頓,這群“偽裝成羊的狼”,一個也別想逃脫制裁!
白大褂下的“表演者”產業鏈
刷短視頻的中老年朋友請注意!屏幕前身穿白大褂侃談的“專家”,也許連基礎醫學知識都不了解。
近日,多個地方公安機關摧毀了多個“冒牌醫生”的詐騙組織,揭開了網紅醫療賬號背后的灰色利益鏈。
先來看一起典型案件。去年某熱門短視頻平臺上,一位自稱“張老中醫”的賬號迅速走紅。
銀發蒼蒼的老者戴著金絲眼鏡,用低沉的聲音講解糖尿病調理秘方,評論區全是“喝了三個月血糖恢復正常了”“張大夫救了我的命”的反饋。
然而警方調查發現,這位坐擁百萬粉絲的“名醫”竟是一位23歲的小伙子李強,通過變聲設備模仿老人聲音,所謂從醫資質全靠圖像處理軟件偽造。
他身后是一個由十人組成的團隊,從內容策劃到直播運營,分工細致,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專家”產業鏈條。
第一步是形象包裝,租一間掛滿錦旗的“診室”,花幾百元從網上購買白大褂和聽診器,再用圖像軟件生成虛假醫師資格證,就可以在平臺申請黃V認證。
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平臺審核存在漏洞,只要證件照片清晰,根本不會核實信息的真實性。
話術培訓同樣關鍵,騙子們總結出一套“制造恐慌”的營銷模板。
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反復強調“血糖控制不好會截肢”“血壓高隨時可能腦出血”,還在直播間安排“托兒”參與互動。
去年杭州警方破獲的一起詐騙案中,犯罪團伙雇用了30多名“患者”,提前熟記臺詞,在直播間上演“服用神藥后指標正常”的假象。
這些假冒醫生最擅長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弱點,他們深知許多老人不愿給子女添麻煩,寧愿私下購藥。
于是騙子打著“祖傳配方”“海外代購”的旗號,把成本幾十元的普通保健品包裝成“特效藥品”,標價高達上千元。
有一位65歲的王阿姨,半年內向直播間里的“李教授”轉賬8萬余元,最終病情惡化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隨著事件持續曝光,有人覺得以后不在直播間買藥就行了,但你以為避開直播間賣藥就安全了嗎?這些假醫生的斂財手段遠比你想象得更復雜。
在警方搗毀的詐騙窩點中,辦案人員發現了一份“財富密碼”手冊,詳細記錄著從引流到變現的完整流程,背后的暴利程度令人震驚...
從引流到變現的高額利潤鏈條
先來說說線上問診這塊“香餑餑”。有記者曾偽裝成患者,在某網紅醫生的賬號私信咨詢。
對方僅憑一張舌苔照片,就斷定記者患有“重度腎虛”,必須立即調理。
緊接著,一份價值3000元的“獨家處方”便發送了過來。
實際上,這份處方中的藥材,在正規藥店配齊只需300元。
更夸張的是,不少所謂的“特效藥”,其實就是普通的維生素。
某網紅醫生將藥店售價30元一瓶的復合維生素,換上定制包裝,加上“抗癌成分”“長壽配方”的噱頭,標價300元在直播間銷售,銷量動輒上萬單。
線上騙局之后,這些人還將黑手伸向線下。
很多假醫生會在直播間推薦“合作醫院”,聲稱那里有“權威專家駐診”。
去年廣州警方破獲的一起案件中,一個假醫生團隊與郊區的小診所勾結,把診所裝修得富麗堂皇,掛上某知名三甲醫院分院的招牌。
每成功引薦一名患者就診,假醫生就能獲得診療費用50%的提成。
最讓人憤怒的是這些人的脫身方式。去年底,一位68歲的大爺在直播間看到“抗癌靈丹”,瞞著子女花10萬元買了三個療程。
藥還沒吃完,賬號就注銷了,客服電話也成了空號。
子女帶著藥去藥監局檢測,發現所謂的“靈丹”其實是淀粉壓制的偽劣產品,而“醫院”的公章也是偽造的。
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許多老人被騙后不敢告訴家人,直到病情加重才被察覺。
更隱蔽的是,這些詐騙團伙還會定期更換“身份”。
被平臺封禁一個賬號,馬上注冊新號;一種套路用久了,就換種疾病領域繼續行騙。
有的甚至發展出“會員制”,讓受害者介紹新客戶,承諾介紹成功即可免費拿藥,把受騙者變成幫兇。
不過好在,當這些假醫生在直播間吹噓“神奇藥物”時,一場無形的大網正悄然收緊...
官方重拳出擊與防騙建議
去年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一則暗訪視頻,直接撕開了這條黑色產業鏈的遮羞布。
記者耗時兩個月潛入某假醫生團隊內部,拍下他們在慶功宴上舉杯慶祝的畫面:“上個月靠糖尿病特效藥,團隊凈賺120萬元!”
這段視頻在網絡播放量突破一億,評論區炸鍋,無數網友曬出自己或家人被騙的經歷。
輿論風暴下,各大平臺連夜行動。
某頭部MCN機構被查出旗下200多個醫療賬號全是“包裝出來的”,從“傳統老中醫”到“海外專家”,這些賬號打著科普名義售賣假藥。
平臺直接封禁了該機構所有違規賬號,同時凍結了其數百萬的收入。
官方的整治措施更是雷厲風行。
國家衛健委聯合網信辦、藥監局發布新規,要求所有在短視頻平臺開展醫療科普的賬號,必須進行真人實名認證。
直播時要實時展示執業醫師編號,觀眾點擊編號即可在衛健委官網查詢醫生資質。
民間力量也沒有袖手旁觀,有網友自發整理出“假醫生識別指南”,在社交平臺被瘋狂轉發。
某科技公司緊急開發出“AI識假”小程序,用戶上傳醫生的直播截圖,就能快速辨別對方的資質真偽,上線一周就有超過50萬人使用。
更有較真的網友,拿著假醫生的視頻逐幀分析,從背景墻上的道具穿幫,到講解中的醫學常識錯誤,徹底揭露了騙子的真面目。
最后,防騙其實有技巧,牢記“三查原則”:
查驗醫生的執業編號,正規醫生的編號可在國家衛健委官網查詢;查驗醫院官網,那些宣稱“三甲附屬醫院”卻連官網都沒有的,八成是假的;查驗藥品批號,沒有國藥準字的藥,即使免費也不要。
還要警惕“三種不可靠醫生”:
不開面診就開藥的、從不要求患者復查的、無法提供正規發票的,遇到這類情況直接拉黑。
這場清理風暴仍在持續,只要還有人企圖靠欺詐手段牟利,這場博弈就不會終結。
最后,祝愿各位讀者及其家人都健康平安,不妨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身邊的人學會分辨真假醫生,就是對這些騙子最有力的反擊。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