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肺結節全部切除,她的肺可能撐不住;如果只消融,肺是保住了,但結節可能卷土重來。”傳統手術與保守治療之間的兩難困境,在川腫這里被一項創新技術打破:胸外科與介入科聯手,用“微波消融+胸腔鏡切除”的雜交手術,打了一場漂亮的“保肺攻堅戰”。
01高齡患者的困境:基礎疾病與高危結節“雙重夾擊”
近日,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二病區胡彬主任接到一個棘手病例:75歲的患者肺部有兩個需要干預的高危結節。其中較大者位于左肺上葉尖后段(圖1 A),直徑約27mm,另一個結節位于左肺下葉背段(圖1 B),直徑為22mm。
因為左肺上下葉這兩個高危結節,患者反復咳嗽咳痰2年不愈,到川腫求助,老人的身體像一座搖搖欲墜的老房子: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重度肺功能損傷,任何一場大手術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常規手術方案下,患者肺功能損失較大,身體將無法承受。若選擇直接介入B病灶,預估病變早、消融治療效果好,A病灶臨近中期、消融無法達到根治。
針對這種兩難處境,胸外科二病區李強教授、胡彬主任團隊與介入治療科許國輝教授、楊學剛副主任團隊進行了多次術前討論與周密準備。
02多學科會診!制定“分步殲滅”戰術
川腫胸外科與介入治療科團隊反復討論后、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打一場“組合拳”,制定了“B病灶先微波消融治療,擇期行A病灶胸腔鏡切除”的序貫雜交手術個體化策略。
1介入治療科精準“點殺”
2025年3月19日,介入科治療團隊在DSA引導下,用微波消融針“燒死”了位于左肺下葉22毫米的結節(圖2 A)。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患者次日出院。患者于4月24日行胸部增強CT復查,原混合磨玻璃病灶消融后壞死實變(如圖2 B紅色箭頭所示),并部分吸收。
圖2 A:微波消融,消融針成功穿入靶病灶消融;
B:消融前及消融后1月病灶變化,由混合磨玻璃成分變成消融后瘢痕部分吸收。
2胸外科“精準切除”
一個月后,胸外科團隊通過胸腔鏡順利切除上葉27毫米的結節,僅耗時1.5小時。病理證實為肺腺癌,但手術范圍最小化,保住了更多肺功能。
03為何“1+1>2”?雜交手術室的“無限可能!
“消融+胸腔鏡微創雜交手術”的聯合治療策略是當前國內領先的肺多發結節綜合治療方式,尤其適用于病灶分布于不同肺葉、肺功能儲備差、難以一次性手術切除全部病灶的患者。
1消融的優勢
創傷小、保留健康肺組織,適合深部或小病灶。
2胸腔鏡的優勢
根治性切除,適合位置特殊或較大的結節。
3雜交手術的智慧
結合兩者,既避免過度切除,又確保根治效果!
本案例的成功實施,為高齡、基礎疾病多、肺功能差的肺結節患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新思路,也體現了四川省腫瘤醫院多學科協作、個體化精準治療的技術實力和人文關懷。“這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精準的乘法。”介入治療科楊學剛副主任比喻道。
隨著川腫雜交手術室的建設完善,肺癌多學科團隊將借助全新的雜交手術室場景、技術和設備,為患者提供多發結節同期消融—胸腔鏡切除雜交手術的新技術,為此類多發肺結節患者帶來更多治療和康復地獲益。正如胸外科李強教授所說,“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治愈疾病,更是讓患者活得有質量。”
此次治療專家團與患者及家屬合影
審核專家
胡 彬
門診三級專家
胸外科二病區主任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武侯院區)
周三上午(天府院區)
楊學剛
副主任醫師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四上午(武侯院區)
《防癌大講堂》節目預告
每周四晚22:00鎖定四川電視臺新聞頻道(SCTV-4)收看《防癌大講堂》,癌癥「防-篩-診-治-康」全周期科普,抗癌指南全程守護!
本周四(7月3日)話題:堵住生命的缺口
講者:日間治療病區 主治醫師 李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