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哈醫大四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救治與照護下,接受人工心臟裝置植入術的重癥心衰患者張先生(化名)各項指標恢復良好,順利康復出院。這一成果不僅標志著醫院在重癥心力衰竭救治領域的技術實力再獲突破,更讓瀕臨絕境的生命重新煥發生機,為更多心衰患者點亮了希望之燈。
張先生44歲,三年來反復出現胸悶氣短、難以平臥等心衰癥狀,經心內科入院調整后癥狀皆得到改善;進一個月癥狀加重,發作頻繁,幾乎不能出院回家,經心內科抗心衰等藥物調整后癥狀改善不明顯,行心臟彩超檢查發現左心室明顯擴大,最大舒末徑達到了85mm,心臟明顯擴大,且EF值僅為29%,二尖瓣中量反流,肺動脈壓力增高,遂轉到心外科繼續治療。
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后,經心外科王柏春教授團隊及多學科對于該患者病情及實際情況討論后,認為其符合人工心臟植入指征,決定行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心外科、麻醉科、超聲科、手術室、輸血科及相關手術人員對該病例進行充分討論及術前準備,于6月17日如期進行手術治療,且手術當天為患者生日,歷時四個半小時完成手術,整個手術過程順利,術后通過嚴密的病情監測、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及細致的護理指導,張先生的心功能逐步改善,活動耐力顯著提升,從臥床不起到能夠自主行走,生活逐步回歸正軌。兩周后即順利出院。
“術前連走幾步都喘得厲害,現在出院回家,感覺整個人都輕松了!”張先生及家屬對治療效果充滿感激,再三向醫護團隊表達謝意。他的順利出院,不僅是醫學技術的勝利,更離不開醫患之間的信任與配合。
王柏春教授介紹,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每年發病率在心臟病患者中占5%左右,在以下情況可以考慮人工心臟治療:1、經優化藥物、器械治療后,仍存在嚴重癥狀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如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Ⅳ級,或反復因心力衰竭住院。2、作為心臟移植前的過渡治療,幫助患者維持生命,等待合適的供體心臟。3、對于不適合心臟移植或無移植機會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作為長期永久支持手段,改善生活質量并延長生存期。4、某些急性重癥心力衰竭(如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緊急情況下可能需要短期使用左心輔助裝置穩定病情。
哈醫大四院為黑龍江省衛健委頒發的首批人工心臟手術資質單位,本例手術方式的完成標志著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終末期心衰治療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一直以來,科室致力于重癥心衰的綜合救治,在人工心臟植入、術后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此例患者的成功康復驗證了人工心臟技術在挽救重癥心衰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中的重要作用。
專家簡介
王柏春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
學科帶頭人
主任醫師 教授
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醫學博士 博士后
學術兼職:
黑龍江省醫學會心胸血管外科學會副主委
黑龍江省醫學會大血管疾病委員會主委
黑龍江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候任主委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瓣膜學組委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