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手術室里,一臺肺癌切除術正以“無管”模式進行——患者無需氣管插管,僅在鎮靜鎮痛下完成手術,術后3小時便下地行走。這一顛覆傳統的微創技術,源自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何建行教授團隊的原創研發。如今,這項技術在玉林市一院落地生根,通過多學科協作實現本土化創新,使患者平均住院日從12天縮短至8天,每例手術治療肺癌患者治療費用節省超2萬元,開創了基層醫院應用國際領先技術的典范。
技術溯源:從“何建行無管微創技術”到臨床范式革新
“無管微創技術的核心,是讓手術從‘創傷治療’轉向‘器官功能保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劉君介紹,該技術由何建行教授團隊歷經幾十年研發,突破了傳統胸外科手術依賴氣管插管、肌松藥的局限,通過自主呼吸麻醉與微創腔鏡的結合,實現“手術微創化、麻醉輕量化”。玉林市一院院長梁博偉回憶,2011年醫院在何建行團隊幫扶下,完成玉林市首例胸腔鏡肺癌根治切除術,2019年開展了第一臺非氣管插管胸腔鏡手術,從此與“何建行無管微創技術”結下不解之緣。
何建行團隊研發的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鏡技術,顛覆了傳統手術對機械通氣的依賴。“就像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在鎮靜鎮痛狀態下保持自主呼吸,避免了氣管插管對呼吸道的損傷。”劉君演示的兩臺手術中,裸眼3D腔鏡技術尤為關鍵——無需佩戴眼鏡即可呈現立體縱深影像,這一由何建行團隊改良的顯示系統,使血管、神經等組織辨識度提升40%,手術精準度顯著提高。數據顯示,采用該技術的肺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數量較傳統手術增加15%,而術中出血量減少30%。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劉君在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運用Tubeless裸眼3D胸腔鏡技術行肺癌根治術演示
玉林市一院胸外科主任陳波透露,醫院作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肺癌早篩與無管微創技術聯盟單位。團隊累計開展無管手術超800例,覆蓋手汗癥、肺大泡、縱隔腫瘤、胸壁畸形、肺癌根治等20余種術式。“何建行教授提出的‘舒適醫療’理念,在玉林得到充分實踐——85歲高齡患者接受縱隔腫瘤切除后,24小時內即可出院,這在傳統手術中不可想象。”尤為突出的是全身型重癥肌無力伴胸腺瘤患者手術,曾因術后20%-30%的危象率被視為“高危手術”,術后平均使用呼吸機支持1周,應用無管微創技術后實現“零危象”,術后平均使用呼吸機支持1小時,治療費用從平均10萬元左右降至2萬元以下。
△患者從手術室轉到病房后,意識清醒,可自主活動和交流
多學科協同:何建行無管微創技術體系的本土化落地路徑
“無管微創技術不是單一手術技巧,而是融合麻醉、護理、康復的整體醫療體系。”梁博偉院長指出,醫院在廣西率先成立呼吸疾病診療中心,正是為何建行技術體系搭建多學科協作平臺。該中心由陳波主任牽頭,整合胸外科、麻醉科、呼吸內科等7個學科,形成“術前評估-術中精準操作-術后快速康復”的全鏈條管理模式。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廣西地區率先成立了呼吸疾病診療中心
玉林市一院麻醉科主任唐培佳揭秘技術落地的關鍵:“何建行團隊的麻醉方案強調‘精準化呼吸管理’,我們派醫生赴廣州進修半年,才掌握將患者呼吸頻率控制在8-10次/分的技術。”這種“不插管、不肌松”的麻醉模式,需在維持氧供的同時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團隊為此建立應急機制——每臺手術均配備常規插管設備,確保突發狀況下10秒內完成氣道控制。數據顯示,該團隊無管手術的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0.3%,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診療中心團隊
護理團隊則依托何建行團隊倡導的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重構護理流程。副護士長梁廣妮介紹,無管技術免去胸腔引流管、尿管等6種管道,護理人力減少30%-50%,工作重心轉向疼痛管理與早期活動指導。“手汗癥患者術后2小時即可下床,我們設計的‘呼吸訓練三步法’使肺大泡患者肺功能恢復速度提升50%。”配合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發的智能康復系統,患者出院后仍可通過APP接受遠程肺功能指導,這一模式被鐘南山院士評價為“全流程管理的典范”。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副護士長梁廣妮介紹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與無管微創技術
技術普惠:從“跟跑”到“并跑”的區域醫療升級
42歲的醫務人員張艷(化名)作為無管微創技術的受益者,至今記得手術的“無感體驗”:“麻醉后10秒入睡,醒來時已在病房,沒有傳統手術的喉嚨痛和引流管束縛,2小時后就能走路。”她的手術創口僅3厘米,術后2天出院,出院1周就重返工作崗位。術后兩月肺功能復查完全正常。陳波主任透露,醫院聯合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開展的肺篩計劃,已完成5000余例篩查,其中60余例早期肺癌患者通過無管微創技術獲得根治,“何建行無管微創技術讓基層患者享受到一線城市的診療水平”。
技術的成熟推動著區域醫療輻射力提升。劉君教授坦言:“玉林市一院已成為廣西無管技術例數最多、術式最全面的醫院,其麻醉配合與術后管理經驗,甚至反向賦能廣州團隊。”如今,醫院正將無管技術向泌尿外科、心臟外科推廣,與何建行團隊合作開展“無管技術在單孔胸腔鏡中的應用”等3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梁博偉院長透露,未來計劃建立“何建行微創技術廣西培訓中心”,目標是3年內培養50名掌握無管技術的基層醫生,讓技術紅利惠及更多百姓。
“當患者不再因恐懼手術而延誤治療,當醫療資源因技術進步而高效利用,這就是何建行無管微創技術的價值。”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黃慶暉的總結,道破了這場技術革新的本質——從玉林市一院的實踐可見,中國微創外科正從“技術跟跑”走向“模式創新”,而何建行團隊開創的“精準、舒適、高效”診療范式,正在重塑基層醫療的未來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