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地時間6月27日表示,俄烏將在完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協議內容后,舉行第三輪談判。而在戰場方面,近期俄軍取得了一系列關鍵進展,局勢變得愈發復雜。
在全球目光被中東局勢吸引之際,俄烏戰場也有大動作。6月22日,俄軍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攻破烏軍在蘇梅方向的第四道防線,如今正逐步向蘇梅市逼近。這一消息來自俄軍戰報,可信度極高。
俄烏沖突(資料圖)
烏克蘭方面的行動也從側面印證了俄軍攻勢的猛烈。基輔當局下令強制性撤離蘇梅市周邊多達161個定居點的居民。通常情況下,政府下達如此大規模的撤離命令,意味著當地局勢已極度危急,烏軍防線很可能即將全面崩潰,否則不會出此下策。
此前,親烏媒體還曾宣稱烏軍在蘇梅州展開反擊,收復了一些定居點,甚至稱俄軍王牌部隊第3摩托化步兵師撤回本土,精銳的第76和第98空降師也在后退。可現實卻給了這些說法一記響亮的耳光,俄軍在北線的攻勢不僅未被遏制,反而勢如破竹,一路向前推進,直接打破了親烏媒體營造的虛假“勝利”氛圍。
雖說俄軍在蘇梅方向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接下來的路并不好走,前方還有諸多“硬骨頭”等著他們去啃。
烏軍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邊界方向構建了一道堅固的防線,足足有6道之多,被稱作烏克蘭版本的“蘇洛維金防線”。從軍事防御角度看,這種多層防線設計大大增加了進攻方突破的難度。每一道防線都能對進攻部隊造成消耗,層層阻攔之下,進攻方的兵力、裝備和士氣都會受到極大影響。對于俄軍而言,要突破這道防線,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
另外,2025年俄軍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拿下整個頓涅茨克。如今,俄軍才剛剛抵達頓州最堅固防御堡壘區的邊緣。像北頓雙子城斯拉維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防御工事極為完備,其防御強度遠超當年的巴赫穆特。當年在巴赫穆特,雙方就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拉鋸戰,如今面對防御更甚的地區,俄軍想要成功攻克,難度可想而知。
普京(資料圖)
在戰場局勢緊張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圣彼得堡論壇上的一番表態引發了廣泛關注。
本月20號,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當被問及俄軍在烏克蘭的目標時,普京表示,他已將俄羅斯和烏克蘭人視為同一民族。從這一角度出發,他認為整個烏克蘭都是俄羅斯的。但緊接著,普京話鋒一轉,稱俄羅斯并不要求烏克蘭全面投降,基輔當局只需接受現實,即俄羅斯實際占據了大片烏克蘭土地這一既定事實。普京還提到俄羅斯的“老規矩”,那就是凡俄軍所至之處,皆為俄羅斯國土。
普京這番話極具談判策略。先拋出“整個烏克蘭都是俄羅斯的”這樣一個高姿態觀點,給基輔當局和西方以巨大壓力。但隨后又表明不要求烏克蘭全面投降,將目標收縮到實際控制線,這實際上是在給談判留出空間,暗示可以在現有實際控制區域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尋求停火。
從國際政治博弈角度看,普京此舉是在向各方明確俄羅斯的核心訴求,同時也在試探烏克蘭、歐洲以及美國的態度,為后續談判布局。
面對俄軍的凌厲攻勢,烏克蘭并未放棄抵抗,仍在積極尋找機會反擊。
俄羅斯國防部統計數據顯示,僅在6月25號前一晚,俄軍就在黑海上空攔截并摧毀了18架烏克蘭無人機。雖然烏軍此次夜襲未對俄羅斯造成實質性破壞,但這一行動充分表明,即便在戰場上處于劣勢,基輔當局依然保持著戰斗意志,沒有輕易言敗。
普京(資料圖)
烏克蘭的這種抵抗,一方面源于自身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持,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西方的支持。西方不斷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從武器裝備到情報支持,讓烏克蘭有了繼續戰斗的底氣。但隨著戰爭的持續,西方的援助也并非毫無限制,近期就有消息傳出,美國原計劃給烏克蘭的2萬枚導彈,臨時轉送去了中東,德國也拒絕提供“金牛座”遠程導彈,這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無疑會產生一定影響。
綜合來看,盡管俄軍在戰場上占據優勢,但烏克蘭的頑強抵抗使得局勢短期內難以明朗。俄羅斯要實現其在烏克蘭的領土目標,還需在戰場上進一步發力,持續對烏克蘭施加壓力,直到烏克蘭及西方徹底接受俄羅斯的核心訴求。而烏克蘭也在等待轉機,試圖通過持久戰和外部援助來扭轉戰局。這場沖突的走向,仍充滿變數,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