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考成績正式公布。
溫州市三中施教區內某小區物業懸掛紅幅,祝賀小區業主摘得鹿城區中考狀元。
然而,后續了解,鹿城區中考狀元實際就讀于溫州市第十二中學。
來源于網絡
12中學生已連續兩年蟬聯鹿城區中考狀元。
去年12中更是拿下市區狀元,今年市區狀元龍灣區崇文中學648分。
早幾年,中考成績公布,狀元所在學校,對應的施教區內小區,都有一波”利好“。
近兩年,這樣的消息很少出現。一是,房價跌成狗,出狀元也救不起來。二是,大家也理性了,狀元就一個,還是要看學校重高率、三校率、普高率。
另外,買學區房不如買學籍。
每年 2-3 月是溫州頭部學區房的交易高峰期。
今年以來,通過 “購買學位” 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模式悄然走熱:起初以六中(總校)學籍交易為主,隨著熱度攀升,十二中、濱江二中等學校的學籍也公開叫賣。
值得注意的是,臨近最后窗口期,學位價格反而呈現下行趨勢。
以六中學籍為例,3 月左右報價約 50 萬元,業主扣除稅費后實際獲利約 30-35 萬元。到了 6 月初,包稅價格降至 42 萬元,業主到手收益進一步縮水。
六中之后,就是十二中,學籍價格在10萬以內。
一方面,南浦實驗中學、二中總校分流,學籍沒市場;另一方面,十二中施教區內房源供應充足,競爭激烈,同時部分房源總價低。部分購房者權衡后認為:與其購買純學籍,不如趁房價低位購置房產用于出租。
3 月,十二中學籍報價約 7.5-10 萬元,6 月初包稅價格已降至 7 萬元,且存在議價空間。
與之競爭的二中濱江校區學籍,同期包稅報價約 8 萬元,價格區間基本持平。
這種 “純學籍買賣” 模式的走熱,與樓市大環境密切相關。對房東而言,學區房市場遇冷背景下,出售學籍成為 “回血” 途徑 ,僅六中學籍交易扣稅后即可獲利約 30 萬元左右,如果是普通家庭也是重要資金補充。
對買家而言,六中實行 “3 年讀 1 戶” 政策,部分家長選擇 “認虧” 購買學籍,規避長期持有房產的市場風險。需警惕的是,所謂 “買學籍” 本質仍需通過房產交易流程實現,其中隱含的風險不容忽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