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位離講臺近,上課聽課很清楚。班主任還專門為我設計了‘溝通小黑板’,方便習題解答。”小惠耳后貼著一個人工耳蝸發射線圈,那是她傾聽世界的“小耳朵”——小惠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寧小學隨班就讀的聽障學生。
近年來,貴港市圍繞推進教育優質發展,著力加強特殊教育。先后建成3所九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建成6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新建55個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并投入2500多萬元專項資金提升辦學條件,不斷補齊相對落后地區特殊教育發展短板。去年年底,貴港獲批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
然而,在數年前,貴港市僅有3所特殊教育學校,且辦學條件普遍不足,無法完全滿足適齡殘疾兒童的入學需求。
如何破局?當地把擴大教育資源、織密特殊教育網作為突破點。
“2018年之后,全市通過新建特殊教育學校,增加學位270個,目前每百萬常住人口擁有特殊教育學校數量達到1.5所。”貴港市教育局副局長岑永梅介紹,2024年平南縣、港北區兩所特教學校被列為自治區示范性特殊教育學校立項建設。
與此同時,大力推進隨班就讀成為織密教育網的重要舉措。當地嚴格執行“應隨盡隨”政策,對具備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少年兒童優先安排到學區對口學校就讀。
為了實現應招盡招,貴港建立了5個教育保障專家委員會,強化對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的排查力度,做到隨發現、隨安置。目前,全市接收5名(含)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中小學校達到178所,隨班就讀占比達到67.6%,有力保證了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近年全市新配備的特殊教育學校專業教師有119人,增長了300%。”貴港市教育局局長黃光文介紹,補足配齊專職教師、積極提升隨班就讀師資水平,是提升質量的“關鍵一環”。通過多樣的培訓和賽課,幫助教師形成“實踐—反思—改進”的閉環,有效提升教學育人能力。
著眼于課程提質,貴港市建成6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除了市特殊教育學校,桂平、平南兩地的特殊教育學校也可以為全市隨班就讀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和巡回指導。
“資源中心牽頭編寫完成的《貴港市送教上門教育支持手冊》,下半年將在全市投入使用。”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副主任黃有川說,平時教師沒“教學靈感”時,還可從特殊教育教學資源庫下載特殊教育學校教學課件、融合教育典型及送教上門優秀課例等教學資源。
“折翼幼鳥”也會長大,終將獨立生活。如何讓特殊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社會,當地從未停止探索。
明陽幼兒園康教中心開設的融合提升班和幼小銜接班就是為學生進入普通幼兒園和小學做準備的。“青椒長什么樣呀?”認知訓練課上的自閉癥患兒低頭看了看,把青椒圖片遞給教師。經過康復指導、進入幼小銜接班的智力障礙學生不僅能做到正常認知生活中的簡單物品、有秩序地排隊、洗臉擦手,甚至還能和不太熟悉的教師進行簡單交流。“經過積極早期干預,部分兒童可以進入特殊教育學校甚至實現隨班就讀。”康教中心主任吳坤鳳說。
為了挖掘潛能、讓學生有一技之長,貴港市特殊教育學校從課程開設、搭建藝體舞臺等方面探索特殊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模式,學校學生多次在職業比賽項目上獲獎,為職業發展夯實基礎。學校還在校內開設理發、面點烘焙等課程項目,校外“牽手”上市公司、本地龍頭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機會。
圍繞實驗區建設,貴港正持續深化特殊教育多方協調聯動機制:教育部門統籌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實驗,發展改革部門將特殊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部門完善特教投入政策……“讓每只‘折翼幼鳥’都穩穩飛翔是我們的目標,貴港將以區域聯動為‘引擎’、課程提質和師資升級為‘齒輪’,進一步做強特殊教育。”黃光文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05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記者 徐嘉棟 歐金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