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不久,在青海地區的馬家軍殘部組成了土匪隊伍,給當地的政府與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馬家軍的起源
1863年(同治三年),甘肅莫尼溝大阿訇馬占鰲帶著自己族人參與了陜西、寧夏等地區的回族起義。
經過將近十年時間的發展,等到1872年的時候,馬占鰲手中的部隊已經壯大,甚至到了能夠直接與朝廷的大軍叫板的地步。湘軍多次進剿,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后來馬占鰲等眾義軍在太子寺戰役中大勝湘軍,徹底挫敗了朝廷想要進剿西北,平定回亂的打算。
就在西北回部的義軍準備“做大做強”的時候,馬占鰲在馬海晏、馬千齡的支持下竟然接受了朝廷的收編,原義軍的各重要的頭目皆封爵拜官,終成一方諸侯。
當年馬占鰲降清是明智的,畢竟以當時義軍的實力雖然能夠在西北一帶阻擊朝廷兵馬,但是想要直取中原并沒有那樣的政治基礎。
清王朝氣數未盡,與其帶著將士們與清兵血戰,倒不如將此前的起義成果“變現”,以此確定河州諸馬的地位,將來再伺機而動。
馬占鰲降清廷之后,河州諸馬在歷史的演變中漸漸地分成了兩大派系,一個是青馬,一部分是寧馬。
清朝滅亡之后,青馬與寧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政府對于馬家軍是忌憚的,但由于天高路遠,剿滅困難,于是便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招安的政策,使得青馬與寧馬先后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
后來寧馬順應歷史潮流,到解放戰爭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馬決定起義,剩余的部分在蘭州戰役時被剿滅。
而青馬則是全部卻拒絕談判,妄想著依靠所剩的殘兵在當地割據,最終在蘭州戰役被解放軍掃蕩干凈。青馬匪首馬步芳遠逃海外,后輾轉回到臺灣。
西北三馬終成歷史,但是所留下的殘部卻是到1951年才被逐漸清剿干凈。
淪為土匪之后的馬家軍殘部
馬家軍中很大一部分在解放之后淪為土匪,靠著打家劫舍為生。
這些當初的馬家軍在得勢的時候是軍閥,在失勢之后就是土匪。
由于其本身都從過軍,又和一般的土匪不一樣,有著極強的戰斗能力和組織能力。再加上是騎兵,所以當年為西北地區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1949年12月,青馬殘部馬忠義、馬全彪等人帶著剩余部隊成為了為禍一方的土匪。
但由于缺少槍支彈藥,所以馬忠義、馬全彪等人便打起了搶奪解放區政府物資的打算。
當時在青海化隆縣扎巴區的區政府內正巧放置了一批軍用物資,這個消息被馬忠義的探子獲悉。
于是以馬忠義、馬全彪為首的土匪便有了襲擊縣城的打算。
土匪們先是在三道溝地區設下埋伏,對從縣城出來的解放軍戰士進行伏擊,造成了兩名解放軍戰士死亡與一人受傷,還從這些被伏擊的解放軍戰士那里搶奪了槍支、馬匹,彈藥等物資。
這些零星的伏擊雖然沒能搞到多少東西,但卻讓這伙土匪確信在區政府里面有自己想要的武器、彈藥、糧食。
于是在當天夜里,這伙匪徒悄悄地來到了區政府的外圍。由于土匪也不清楚區政府內有多少人,于是只能先包圍,然后再伺機行動。
不得不說,馬家軍殘部的這伙土匪還是很有作戰經驗的,就地潛伏愣是沒漏出一點風聲。
一直到第二天,當地一個老鄉發現了馬忠義等土匪的蹤跡,于是找到巴扎區委,匯報了關于聽說馬家軍殘部要襲擊區政府的消息。
區委將這一重要的情報匯報給了縣里面,同時趕緊組織人員做準備。
一方面讓人先把城外的飲水、冰塊、糧食、柴火等全都運進城,免得被土匪給搶了。
另一方面有挨家挨戶的宣傳政策,希望區里面的百姓要是家中有娃被土匪裹挾的,能夠及時地叫回來。
做好這些準備后沒多久,馬家軍殘部的土匪以及臨時糾結起來的一些鄉里的惡霸就嗚嗚泱泱的將扎巴城給圍了起來。
此時城外的土匪大概有上千人,但是城內連同兩個勤雜工和兩個參加區委工作的學生外,一共就13人,不過好在剩下的13人都是作戰部隊出身,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巴扎城保衛戰
眼看這場危機是不可避免了,區委的同志便開始組織防御作戰。
不過還好,區里面有兩挺輕機槍,這玩意在當時可是大殺器,只要在制高點上架上一挺,來多少人都得像是割麥子一樣地被放倒。
經過部署,兩名戰士分別帶著兩挺機槍占據了巴扎城的東南角與東北角。
其余人則是帶著沖鋒槍、步槍這類的輕武器還有一些手榴彈登上城樓準備守城。
當時,城外有幾個老者,受土匪的要挾前來喊話,希望城內的人能夠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說土匪只要所需的東西,絕不傷人。
不過我黨從來不和土匪談條件,區委的戰士們好言勸走了幾個老者,便擺開陣勢,準備與馬家軍的殘部戰斗。
巴扎城建于乾隆年間,大概有兩丈的高度,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城墻有多處破損,而且頂上也不寬。想要守好這樣一座城,還是有些困難的。
好在當時馬家軍殘部的這伙匪人武器裝備也不行,其中好多還都拿的是鐵鍬、鏟子這類的“武器”,而且好多沒接受過軍事訓練,所以還是能夠周旋一番的。
土匪率先從城南方向進攻,好在提前部署,才沒讓土匪攻進來。
土匪進攻了好幾輪,又拿炮轟了好幾處都無功而返,于是這伙土匪便停止了進攻,準備等到晚上再發起攻城。
不得不說這伙土匪還是有些想法的,知道攻城選晚上有奇效。
但是我方的戰斗人員也不傻,就在停火的間隙便派人到三區去送信,請求增援。
晚上,這群土匪果然對巴扎城發動了進攻,到處都是打著火把的土匪的叫喚聲,現場十分混亂。
在土匪們的小炮,手榴彈,步槍的打擊下,城頭上的戰斗人員好幾次都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看著這個陣仗,為首的土匪馬忠義還叫囂著要活捉區委書記史印亭。
然而土匪就是土匪,還沒拿下城就得意忘形了。幾個土匪聚在一起,還商量著進城后搶到物資怎么分,就在這時我方戰斗人員焦毛娃找準了機會,用沖鋒槍對著這伙土匪打了一梭子,當場就打死了好幾個。
眼看同伙被打死,這伙土匪便開啟了愈加瘋狂的攻城行動。
戰斗很激烈,雙方都大紅了眼。城頭上就連沒有任何戰斗經驗的兩個學生都在幫著朝城樓下扔手榴彈。
土匪的幾次攻城都被我方打了下去,土匪死傷很大,我方戰斗人員也有犧牲。
守城的曲殿華就是被土匪的子彈打中,不治身亡的。
后來由于敵人越打越多,眼看在城頭上撈不著好,于是區委的戰斗人員便將機槍撤回了城內,槍口對著城門口,在城門那里就地挖了個掩體。
城頭不好攻,土匪要進城就要從城門進攻,這挺機槍布置得正是時候,可謂一夫當關。
這時候城外,三區的鄭源其實已經到了。大概有50多名騎兵。但是到了外圍的時候眼看局勢很混亂,便沒有發動進攻。
于是抓了一個舌頭,然后對其講明了我軍的政策。
對方其實也不是什么職業土匪,就是一個混混,跟著馬家軍殘部混吃混喝的那種。再被抓到之后當場就嚇得不行,連聲答應幫我方給區委帶話,說是大部隊已經到了。
增援部隊知道這人不老實,但是不打緊,要的就是對方給馬忠義等人通風報信。這個帶話的土匪剛一離開,果然就把大部隊在外埋伏的事情告訴了馬忠義。
對方不知道來了多少人,帶話的土匪又添油加醋的夸大了一番。
此時已經距離中午發起的攻城過去了十多個小時,馬忠義等土匪也怕有變故,于是便帶著人馬撤了。
而此時城內的戰斗人員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看著土匪撤退也是莫名其妙,一直到土匪走完,三區增援的部隊進城才知道發生了什么。
就這樣,這次危機終于算是有驚無險地應對了過去,不得不為我軍守城指戰員們的勇氣和智慧點贊。
匪患終成歷史
然而,這次的撤退只是暫時的,而后馬家軍殘部的這些土匪又多次在周邊的縣城制造混亂,對化隆地區的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1950年的時候被趕出了化隆地區。
而后賊心不死的馬忠義又在國民黨特務的資助下在貴德地區拉起了一支叫作“反共救國軍”的土匪武裝。直到1951年才被剿滅。
后來經過數年的圍剿,青海地區的馬家軍殘部被一一剿滅,為禍一方的匪患終于被消除。
而隨著新中國成立之后實行民族自治的政策,真心實意幫助寧夏地區的回民建設自己的家園,尊重回民的信仰等民族政策,馬家軍殘部土匪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