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火延燒同時,談判桌上的博弈也暗流涌動。繼6月初舉行第二次會談之后,俄烏第三輪會談的時間遲遲未能敲定。俄羅斯7月1日表示,正與烏克蘭就第三輪談判的具體日期展開磋商。
談判遲遲沒有開啟,美國的態度近期似乎有點微妙。如何評價美國政府對俄烏沖突立場的小幅變化,對俄烏談判走向又將有哪些影響?
美烏關系"三段式"演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 陳宇:從一個角度就能看出,特朗普和澤連斯基三次見面的態度一直在變。第一次見面時,雙方激烈爭吵;第二次在梵蒂岡,會面氛圍更務實了些;第三次在北約峰會上,會談后雙方都給予較高評價,認為在軍援等問題上取得了進展。
從爭吵到軍售合作 深層對俄戰略底色不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 陳宇: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國意識到之前過度施壓烏克蘭的政策難以取得實質效果,烏克蘭沒那么容易屈服,所以美國試圖調整政策,尋找更切實可行的方針。另一方面,烏克蘭對美國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果,烏克蘭方面意識到不能直接頂撞特朗普,而是要與之周旋,現在歐洲和烏克蘭都在采取類似策略。此外,烏克蘭希望給美國一些實際利益,比如在礦產協議上讓利,將軍援改為美國對烏軍售,用礦產企業共同基金支付上百億美元購買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在內的武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 陳宇:不過,美國政策雖有一定小幅調整,但基本出發點未變,其斡旋沖突還是為調整對俄政策做準備。所以,我認為美國不太可能對俄羅斯施加過大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