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緣政治中,要爭取盟友的信任,“信號釋放”是一個重要途徑,但根本的,還是要進行“利益捆綁”。據參考消息網6月30日的報道,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伊拉瓦尼當著美國媒體的面表示,“伊朗永遠不會停止鈾濃縮活動”,他強調,根據《核不擴散武器條約》,德黑蘭天然擁有和平使用核能的“不可剝奪”的權利。應該說,伊朗代表的表態非常強硬,態度也非常堅決,那就是“永不棄核”。
此外,據直新聞6月28日的報道,當日早間,伊朗為伊以沖突遇難人員舉行國葬,悼念在“12日戰爭”中犧牲的60多名高級指揮官與核科學家。出席這一活動的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表示,“面對兩個擁有核武的政權”,伊朗人民堅定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和榮譽,他強調,“伊朗和‘投降’一詞毫無關聯”。從“決不投降”到“永不棄核”,全然無視美以的軍事壓力,伊朗這是“下定決心”,還是“一時嘴硬”?
首先,伊朗對以色列的打擊,的確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據新華社6月29日的報道,以色列28日多地爆發游行示威活動,在首都特拉維夫,數千名示威者聚集起來,要求以政府率先解決巴以人質問題,而不是對伊朗動武。以色列民眾能有這樣的覺悟,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伊以沖突,被伊朗導彈飽和式打擊“打出來的”。
換言之,目前的內塔尼亞胡政府承受著很大的政治壓力,如果不能速戰速決解決伊核問題,就會陷入對伊朗的持久戰,而一旦拖入持久戰,其政權很可能就會倒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特朗普警告稱,以色列隨時可能恢復對伊朗的襲擊,但事實上內塔尼亞胡做不到。而只要以色列沒有動武,美國主動再去招惹伊朗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此,伊朗暫時處于一個“安全期”,撂撂狠話,鼓舞士氣,是“人之常情”。
其次,伊朗必須要爭取中俄的支持,那就要拿出一個鮮明的態度。不可否認,伊朗已經度過了眼前的難關,但美國、以色列不會就此罷休,尤其是以色列,以現今伊朗的實力,就已經險些讓猶太人“破防”,再給其發展時間,更不知會有多大的威脅。因此,伊朗的未來依然是“危機四伏”,這就注定了伊朗不能單干,必須爭取中俄這樣的大國、強國的支持,這也是伊朗外長、防長接連訪問俄中的原因。
然而,想要獲得中俄實實在在的支持,比如俄羅斯的蘇-35、中國的殲-10CE等等,伊朗就必須拿出一個鮮明的立場,不能像以前那樣,對美西方“嘴硬心軟”,甚至“搖擺不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德黑蘭的態度似乎瞬間就變得旗幟鮮明起來,那就是“決不投降”,“永不棄核”,要與美國、以色列等反伊勢力斗爭到底。因此,伊朗的這番表態,也是為了爭取中俄。
最后,伊朗可能也是在為將來的美伊核談做準備。在施壓伊以停火之后,特朗普曾對外表示,下周將重啟美伊核談,還強調“有可能簽署協議”,其實這就是施壓伊朗做出讓步。然而德黑蘭也想明白了,短期內美以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比較低,自己不談他們也沒辦法,再打下去,內塔尼亞胡政權肯定比伊朗政權“崩得更快”。所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于26日對外表示,“目前沒有重啟核問題談判的計劃”。
此話一出,頓時激怒了特朗普,后者于27日表示,本來還想解除對伊制裁,現在“他放棄了”;特朗普還怒批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是我救了他,但他卻毫不感恩”。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伊這周重啟核談的可能性是很低了,但將來美伊勢必還是要談的,趁著自己短暫喘息的機會,伊朗抬高籌碼,一方面可以降低美國的預期,另一方面,也能爭取談出一個比較容易接受的結果。
因此,對于伊朗“決不投降”、“永不棄核”的表態,恐怕不能單純認為,此舉是“下定決心”和美以干到底,也不能全然說是“一時嘴硬”,歸根究底,還得看后續事態的發展。實事求是地講,伊朗并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征服的國家,只要德黑蘭堅持斗爭,發揚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美以還真不好拿捏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