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恒豐銀行43歲的白雨石正式接過行長帥印,成為目前18家全國性銀行中唯一的“80 后” 行長。
6月30日,國家金管局核準白雨石恒豐銀行董事、行長的任職資格。除此之外,國家金管局還核準了韓靖文擔任恒豐銀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至此,恒豐銀行“一正四副”格局正式成型。
從副行長到代理行長,再到行長的三重角色轉變,白雨石用了兩年時間。而在行長的光環下,這份責任的背后也添了幾分艱巨。
1
行長獲批,
恒豐銀行“一正四副”格局成型
白雨石出生于1982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戴著經濟學碩士光環,身兼CPA中國注冊會計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FRM金融風險管理師三項頂級金融資質的金融才俊,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銀行新兵”到“總行行長”的華麗蛻變。
加入恒豐銀行前,白雨石曾擔任中國銀行財務管理部流動性管理高級財務經理。2015年,白雨石加入恒豐銀行,至今整整十年。
白雨石曾歷任恒豐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副總經理(主持工作)、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資金運營中心籌建組組長、總經理。2022年6月,白雨石擔任該行黨委委員,2023年1月起擔任副行長。
2023年5月已有媒體注意到,白雨石首次以代為履行行長職責的副行長身份出席公開活動。2025年3月,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公示白雨石擬任省管企業正職,4月以黨委副書記、擬任行長身份出席恒豐銀行上海奉賢支行開業儀式,直至6月監管靴子落地。這場跨越兩年之久的“行長接力賽”終于塵埃落定。
圖源:罐頭圖庫
2022年8月,恒豐銀行原行長王錫峰辭職赴任青島農商行董事長,副行長鄭現中曾一度代為履行行長職職責,2024年5月,時任該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的白雨石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從金融履歷看,白雨石既有國有銀行工作背景,也有股份行多崗位工作經驗,參與恒豐銀行市場化改革的全過程,經歷過恒豐銀行的“到暗時刻”,對于風險管理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2025年以來,銀行業高層密集變陣,“70后”甚至“80后”逐漸走上管理崗位。其中,國有銀行中新晉高管多為“70后”,例如建設銀行資產管理部原總經理楊軍擬接任中行副行長、農業銀行引入“70后”副行長王大軍;“80后”則逐漸在城商行高管陣營中嶄露頭角。
在18家全國性銀行中(6家國有行、12家股份行)“80后”擔任行長,目前僅有恒豐銀行白雨石,并替代華夏銀行“準75后”瞿綱成為其中“最年輕行長”。
“80后”接起恒豐銀行帥印,這一人事安排,背后有著怎樣的考量?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面對更多市場競爭,創新和年輕化管理團隊有利于在競爭中通過新思維、新方法探索特色化發展路徑。
隨著韓靖文副行長任職資格同步獲批,恒豐銀行“一正四副”的高管新格局正式形成,董事長辛樹人,行長為白雨石,副行長包括鄭現中、韓靖文、房毅和畢國器。其中,房毅和畢國器于2023年末被提拔。
圖源:罐頭圖庫
該行董秘、人力資源總監侯本旗,首席風險官付巍,首席信息官徐彤,首席財務官楊立斌。
同時,恒豐銀行董事、監事也有所調整。
企業預警通顯示,6月20日,恒豐銀行完成工商變更,董事隊伍中,有三人退任,包括葉東海、朱永、金同水,6名非執行董事中新增5名,分別為趙子坤、王桂娟、張旭艷、侯振凱、張建軍。其中,侯振凱、張旭艷也是“80后”。
監事隊伍中,丁偉、張曉霞退任,新增兩名監事,其中劉瑩職工監事,張曉男外部監事。
在恒豐銀行官網,也能夠發現目前已經完成了新任董事、監事名單的變更。
而該行原黨委副書記、監事長張淑敏于2022年年末因工作變動辭任后,監事長職務一直空缺至今整整兩年半的時間。目前,國有行、股份行開始陸續取消監事會,將職能行使權轉向職工董事、審計委員會、專職黨委副書記等,恒豐銀行后續動作如何,尚且不得而知。
2
營收、凈利潤雙升,
恒豐銀行的“春天”來了?
恒豐銀行總部設在山東濟南,其前身煙臺住房儲蓄銀行成立于1987年,2003年,經央行批準改制為恒豐銀行。股權結構中,國有股權占比約為89.7%,外資股權占比為3%,民營股權占比約為7.3%。其中,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新加坡大華銀行有限公司為前三大股東,持股占比分別為46.61%、40.46%、3%。
圖源:罐頭圖庫
回看過往,恒豐銀行有著不小的歷史包袱,曾經歷接連兩任董事長因違法違規被帶走。
2004年-2013年,董事長姜喜運任職期間,取消行長職位,董事長一人獨攬大權。在任期間,姜喜運轉移2.84億股恒豐銀行股份,折合7.54億元。2013年,因鯨吞股份案,姜喜運被帶走調查,蔡國華繼任。
4年后歷史重演。2017年11月,蔡國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2021年8月27日,山東高級人民法院做出蔡國華的二審裁定,死緩兩年,終身監禁。
隨著兩任董事長被查,該行的發展經營可謂一波三折,不良貸款率曾在2018年升至28.44%、承銷債券違約、因貸款“三查”不盡職等還被監管處罰……
風險暴露后,山東省政府成立工作組,設立恒豐銀行臨時黨委,全面接管恒豐銀行工作。出身監管系統的原董事長陳穎,臨危受命與原行長王錫峰、原監事長張淑敏“空降”恒豐銀行,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推動該行改革重組,化解風險。
陳穎、王錫峰在任期間,恒豐銀行業績情況持續好轉:2019年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大關,2021年達到1.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自2018年的28.44%降至2021年的2.12%;不良貸款余額自2018年的1635.61億元,降至2021年的137.77億元;核心一級資本凈額從2018年的-1127.84億元增至743.97億元,資本質量向好發展。
經營步入正軌,業績向好之后,王錫峰、陳穎、張淑敏功成身退,先后在2022年8月開始離任轉任他職。2023年2月在恒豐銀行董事會上,“60后”辛樹人被提名為該行執行董事,并選舉其擔任董事長。
2025年年初,恒豐銀行曾向《南方都市報》旗下平臺“南都灣財社”表示,歷史遺留風險已基本出清,公司治理架構、內部控制體系逐漸完善。
財報顯示,2024年末,恒豐銀行資產總額1.54萬億元,增幅6.64%,其中貸款和墊款總額8611.34億元,增幅6.01%,存款總額8640.48億元,增幅11.7%,以此計算該行存貸比約99.66%。
圖源:年報
面對接近100%的存貸比,這家股份行如何通過拓展主動負債比如發行同業存單、金融債等以此補充資金,降低對存款的過度依賴?
從業績表現看,2020年開始,恒豐銀行的營收已經連續增長5年。2020年-2024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10.28億元、238.79億元、251.2億元、252.75億元、257.75億元。
2020年-2022年凈利潤持續增長,分別為52.3億元、63.48億元、67.31億元,2023年下跌23.7%至51.36億元,2024年扭轉了2023年凈利潤下滑的頹勢,凈利潤為53.57億元。
根據恒豐銀行年報統計
不過,2024年凈利潤增長主要依賴所得稅費用大幅減少11.51億元,僅為20.85億元,同比下降35.57%。若剔除稅收因素,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1.11%至74.42億元,營業利潤降幅達13.81%,反映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承壓。
稅前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的大幅增加,2024年計提86.13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4.04億元,增幅達19.48%。
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增加,通常意味著銀行面臨資產質量下行、貸款預期損失風險增加、資產質量改善但整體風險仍存等情況。這反映出恒豐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依然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業績增長的表象下隱藏著資產質量惡化的風險。而得益于稅收政策的調整,這種方式實現凈利潤增長又能持續多久?
資產質量已經連續6年實現提升。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49%,較年初下降0.2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減少10.6億元至128.73億元,主要得益于全年核銷不良貸款112.68億元,同比多核銷40.4億元。需要注意的是,零售業務資產質量承壓。
3
前十大股東有4家“問題”股東
自2019年該行完成改革重組方案中“剝離不良、引進戰投、整體上市”三步走中的前兩步后,恒豐銀行就一直在謀求“整體上市”。
“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公司治理,強化風險管控,推進業務穩健發展,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質效,爭取五年內上市。”早在2020年1月,時任恒豐銀行董事長陳穎稱。
為此,該行制定了3年-5年-10年的發展綱要,其中,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達到上市條件,用5年左右的時間經營效率明顯提升,盈利能力達到股份行中游水平,10年左右時間綜合競爭力邁入股份行第一梯隊。
從現實情況看,近年銀行成功實現上市的數量零星,銀行IPO整體環境不容樂觀,中小銀行上市需面臨重重審查。2025年至今僅宜賓商行成功上市,成為近三年來全國銀行業唯一上市銀行,上一家登陸港交所的是東莞農商行,2021年9月成功掛牌上市。
近日,東莞銀行和廣東南海農商行也在積極推進上市,并重新遞交了招股書。恒豐銀行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能否在眾多銀行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審核存在不確定性。
圖源:罐頭圖庫
對銀行而言,上市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重要方式,同時,中小銀行也需要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完善公司治理。
2024年至今,該行因業務存在違規問題已經收到超過3400萬元的監管罰單。
此外,部分股東經營狀況不佳,存在信用問題。如前十大股東中的上海國之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國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前十大股東中,兩家股份被凍結。2025年,該行第五大股東、總計持股數量23.08億股的煙臺藍天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持11.71億股股權被司法凍結,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0.74%;第六大股東福信集團所持9.42億股股份被凍結,兩家股東股份凍結期限均為3年。
圖源:天眼查
天眼查信息顯示,僅2025年5月份,福信集團總計被執行金額16.8億元,其中一份2.5億元的執行標的,疑似申請執行人為恒豐銀行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
圖源:天眼查
股東福信集團還是漢口銀行的第六大股東,截至2022年末,漢口銀行對福信集團和關聯方的授信凈額是10億元。但福信集團關聯方大唐集團控股在2024年5月宣告美元債違約,福信集團也隨之出現債務危機征兆,其持有的漢口銀行、恒豐銀行股權先后被司法凍結,償債前景不容樂觀。
股權的頻繁質押和凍結,反映出股東資金鏈可能存在緊張,也會影響銀行股權結構的穩定性。
“80后”白雨石接過恒豐銀行帥印后,能否繼續完善業務合規管理,實現這家股份行的上市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