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實踐育人工作緊跟時代步伐,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投身青春行動,在實踐中感知社會、深入基層,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培養其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信陽師范大學茶學與食品學院于6月26日至28日赴信陽市新縣、光山縣開展信陽師范大學茶學與食品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承紅史立遠志,傳精神踐擔當
參觀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走入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蒼松翠柏肅立,紀念碑巍峨高聳,仿佛在無聲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這里,長眠著無數為理想信念浴血奮戰的英雄,他們用生命鑄就了鄂豫皖蘇區的不朽豐碑。
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講解員的講述從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開始,娓娓道來鄂豫皖蘇區的崢嶸歲月。從黃麻起義的烽火燎原,到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史詩;從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捍衛信仰的堅定,到他們為理想前赴后繼的無畏。講解員的一字一句,不僅是對歷史的還原,更是將紅色精神的火種,深深植入每一位聆聽者的心中。
參觀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
走進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仿佛置身于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洪流之中。《大別山?紅旗不倒》基本陳列以詳實史料、珍貴文物、逼真場景復原,徐徐鋪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從萌芽到壯大的歷程。從辛亥革命后大別山區的社會變革,到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從黨組織發動武裝起義,到根據地在戰火中浴血堅守,每一步都鐫刻著先輩們的堅毅與無畏。
移步至鄂豫皖蘇區將帥館,獨特的將軍勛章綬帶造型外觀,頂部五角星熠熠生輝。這里陳列著在鄂豫皖蘇區戰斗過的 349 位將帥事跡。
館內文物承載著厚重記憶,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遺物,訴說著他們金戈鐵馬的歲月,展現出他們卓越軍事才能與無私奉獻精神 。
對話企業前沿,汲取奮進力量
參觀羚銳制藥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我們走進羚銳制藥,聆聽企業跌宕起伏的奮斗樂章。從 1988 年信陽羚羊山制藥廠破土而生,到 1992 年合資轉型、2000 年成功上市,"羚銳" 成長為馳名全國的醫藥品牌,每一步跨越都凝結著開拓者的智慧與汗水。移步標本展廳,仿佛踏入一座天然的醫藥寶庫。玻璃展柜中,數百種中藥材標本整齊陳列,同學們認真地觀察著玻璃展柜中的藥材。
羚銳制藥自創立以來,與周邊地區發展緊密相連,宛如共生的根系,相互交織、彼此賦能 ,為當地扶貧做出了卓越貢獻。羚銳制藥依托大別山區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以 "公司 + 基地 + 農戶" 的經營模式,極大提高了農戶收入,讓中藥材種植成為周邊地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承紅色基因,續精神血脈
于許世友將軍故居參觀學習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師生走進許世友將軍故居。瞻仰將軍的雕塑,觀看屋內簡樸陳設,聆聽將軍年少習武、投身革命的故事,在莊嚴雕像前感受其鐵血風骨。移步將軍墓前,松柏蒼翠,全體人員肅立鞠躬,致敬這位忠誠報國的傳奇英雄。
于新集參觀學習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全體成員在新集參觀了鄂豫皖中央分局會議室、鄂豫皖省委辦公室、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婦女部、少共鄂豫皖分局等保存的辦公場所,了解紅色征程,傳承紅色精神,深化紅色信仰。
參觀田鋪大塆創客小鎮
參觀丁李灣
丁李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正從古老村落蛻變為充滿活力的振興樣板。丁李灣以 "保護 + 活化" 為核心,將明清古民居修繕為鄉村民宿、非遺工坊與紅色研學基地,既留住了青磚黛瓦間的鄉愁記憶,又活化了沉睡的文化資源。同時,紅色遺跡的保護性開發,讓李氏宗祠成為黨史教育課堂,帶動紅色旅游蓬勃發展。如今的丁李灣煥發新生機,繪就了一幅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交相輝映的嶄新畫卷。
于司馬光油茶園、東岳村文化中心參觀學習
司馬光油茶園采用 "公司 + 基地 + 農戶" 模式,引進高產油茶品種,讓貧瘠土地重披綠裝,實現 "綠了荒山、活了經濟" 的雙重效益。東岳村采用其特有的"支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模式,將傳統制茶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打造標準化生產鏈條,帶動茶園擴產、茶農增收。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我們觸摸歷史的溫度,感悟信仰的力量。從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到許世友將軍故居,再到丁李灣,每一處紅色地標都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這些鐫刻在山河間的精神密碼,不僅讓我們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賦予了我們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使命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