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被曝要求擺攤畢業生刪視頻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據此前報道,當事女生李某稱,學校老師給她打電話要求其下架視頻,說影響到了學校聲譽。
7月3日,學校工作人員表示,校方希望李某刪除視頻并非因為嫌棄其擺攤給母校丟臉,而是因為該視頻的評論區里出現了大量宣揚“讀書無用論”以及貶低高等教育的言論。其還表示,李某的涉事視頻也引發了部分網友對校方的“網暴”。
爭議視頻顯示,女生李某在鏡頭前展示學生證,苦笑自己就讀于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花了十幾個W畢業出來在擺攤賣冰淇淋”,感慨“四年本科一場空,簡直是給母校丟臉了”。明眼人一看便知,當事人更多是在自嘲,并不是真的要吐槽學校。只是,評論區樓歪了,事情的發展慢慢不受控制起來。
視頻下方的海量評論里,確實可見大量“讀大學不如早賺錢”“文憑就是廢紙”等極端言論。問題在于,校方一邊公開表態“不歧視任何職業”,一邊又私下要求刪除視頻,這種言行矛盾反而容易加深公眾的不信任。更令人遺憾的是,校方在事件初期一度否認曾聯系過李某,甚至關閉了官方賬號評論區,這種回避姿態,無疑給本已敏感的輿論火上澆油。
其實,李某并非如部分網友臆測的“畢業即失業”——校方證實她曾在醫院工作兩年,后來才離職。擺攤對她而言,是過渡期的謀生手段,是為考編積攢資金的務實選擇。視頻中那句“給母校丟臉”的嘆息,可以理解為一種壓力和情緒的釋放,表達自己的境遇和感受,這是她再正常不過的權利。這種復雜情緒本應被理解,卻在傳播中被簡化為對學校的指控。
當然,學校也有現實的焦慮和難處:眼下正是高考招生錄取的關鍵時刻,任何可能被貼上“負面”標簽的信息,都足以讓學校繃緊神經。學校擔心擺攤視頻影響招生和學校聲譽,這種顧慮可以理解。但如果一所高校的聲譽,輕易就能被一個畢業生的擺攤視頻所敗壞,這恰恰說明了其聲譽的脆弱性:學校執著于管控畢業生眼中的“母校形象”,甚至要求刪帖,更像是在面對潛在風險時的一種本能的甚至有些笨拙的防御反應。
不難發現,那些在評論區喧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站不住腳,而是社會對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的刻板印象和雙重標準。試想,如果是一名頂尖醫學院的畢業生選擇擺攤,輿論可能更多解讀為“個人自由選擇”或“人生體驗”,甚至成為一段佳話;而一名民辦本科畢業生做出同樣的選擇,卻更容易被歸咎于“個人能力不行”或“學校水平不行”。這種無處不在的學歷歧視,才是“讀書無用論”大有市場的深層次原因。
回到擺攤視頻的處置上,相比溝通刪視頻的下下策,校方其實不妨以一種更加智慧的方式來應對,比如可以在視頻的評論區里與網友互動引導,發表諸如“誰說你給母校丟臉了,每一個努力生活的畢業生都是母校的榮光”“既能穿白大褂,又能做冰淇淋,從醫院辭職的你,也可以有更多的活法”等評論以正視聽,在不動聲色中體現格局和溫度,或許才是扭轉不利局面的關鍵。 □ 墨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