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卷最深的2025年上半年,上汽大眾交出了一份同比增長2.3%、終端銷量52.3萬輛的答卷。
數據之下,藏著的是一個更深層的信號:這家老牌合資品牌,不靠一波降價搶銷量,而是靠產品的持續迭代、技術的逐步落地、品牌的重新定位,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也在為未來的增長口構建底層邏輯。
如果說2024年成都車展的“一口價”打法是上汽大眾的破局之舉,那2025年上半年,就是它在產品、技術、品牌三端,全面回歸長期主義的“深耕階段”。
油電同頻不是“左右互搏”,而是“各自有招”
在電動化方向上猶豫不決的合資品牌不少,但上汽大眾的“油電同進”,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油車和電車各有節奏、各有打法。
燃油市場上,朗逸(參數丨圖片)、帕薩特、途觀、途岳四大主力車型合計賣出超41萬輛,占上汽大眾整體銷量將近八成,依舊是合資體系里最有底氣的防線。尤其朗逸,半年13.7萬輛的成績,繼續穩居10萬元級家轎的第一梯隊。
這種穩定不是靠慣性,而是上汽大眾對“性價比”的再定義:價格合理只是基礎,關鍵還要品質在線、配置對路、用著順手。
更關鍵的是,6月終端銷量9.6萬輛、同比增長15.1%,已經不是簡單的階段性“好看數據”,更像是市場在給這套“油電雙線”打法一個正向反饋:燃油車依舊有強需求,純電產品也開始被主流用戶接納。
新能源方面,ID.3和ID.4 X正逐步加快產品節奏,尤其ID.3推出“聰明款”“GTX套件版”等多種新版本,直面年輕化、場景化需求,走的是快速試錯、快速應對的打法。
這兩款車還雙雙拿下“一級能效”認證,不再只是“電動標簽”的代表,而是技術效率和市場接受度同步提升的標志。
從堆料到選配,智能化轉向“用得上的才重要”
智能化是今年車市的關鍵詞,但也最容易“跑偏”。不少品牌陷入“炫技”思維,功能越堆越多,用戶卻發現日常真正會用的,可能就那么三五個。
上汽大眾的做法更像是“實用派”:不搞噱頭,只專注把用戶真正在意的體驗細節打磨到位。比如途昂Pro,強調的是在城市通勤、高速長途等典型使用場景下,輔助駕駛系統能不能真正減輕駕駛負擔。不是追求無人駕駛的未來概念,而是提升現階段的實際舒適度和便利性。
此外,凌渡L的年輕化進階、朗逸Pro的智能化補強,也讓傳統車型的煥新更具活力。
在這一輪智能化浪潮中,“油車變聰明”不再是無解命題,而正在成為合資品牌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杠桿。
雙奧迪上線,上汽大眾品牌“上探”
相比一汽奧迪,上汽奧迪這些年始終較為低調。但2025年,它終于不打算再做“影子選手”。
A5L Sportback是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燃油車,在豪華B級車市場打出了“智能+豪華”的組合牌。
而純電的E5 Sportback,無論是造型、架構還是交互系統,整體氣質更像“新勢力出品的奧迪”,而非“傳統奧迪造的電動車”。
大眾品牌負責走量,奧迪品牌正在承擔上探角色。
這一“打底+抬頭”的雙品牌格局,也讓上汽大眾的產品結構從“夠廣”開始向“夠高”發展。
寫在最后:
過去三年,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關鍵詞是“保”;而現在開始變成了“進”。
上汽大眾的2025上半年,不再是“守基本盤”,而是有步驟地鋪新線、拓新局:油電雙線并行、智能化穩步落地、豪華品牌開始提速,背后是一套體系力的協同發力。
這不是為了一時的“漂亮數據”,而是試圖在合資2.0時代,用更深的結構調整,為品牌留住第二成長曲線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