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家娃多大學會說話的?
昨天帶娃在小區(qū)遛彎,又撞上那熟悉的“凡爾賽”現(xiàn)場。
一個不到1歲的寶寶,指著水瓶清清楚楚說“奶奶,我喝水”,旁邊奶奶笑得合不攏嘴:“我們這娃,就是嘴巧!”
周圍幾個媽媽瞬間沉默,有個悄悄拉我:“你說,我家娃1歲2個月還只會叫媽,是不是笨啊?” 我懂這種焦慮。
前陣子我也這樣,看著別人娃能背唐詩,自家娃還在“啊啊”指東指西,夜里翻來覆去想:是不是我教得不對?娃腦子跟不上?
后來查了一堆資料才明白,娃開口早晚,根本不是“聰明與否”的判定標準。
一、 大腦是怎么“催”娃開口的?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娃會不會說話,腦子里藏著兩個“關鍵人物”在干活。
一個叫布羅卡區(qū),我管它叫 “小喇叭工廠”
它負責的工作特別具體:一邊琢磨“該說啥”,比如餓了就想到“奶”這個詞;一邊指揮嘴巴、舌頭動起來,把想法變成聲音。
我鄰居家娃11個月就能說“飯飯”“抱抱”,就是這個“布羅卡區(qū)”開工早,設備轉(zhuǎn)得快。
反觀我家娃,1歲時這個布羅卡區(qū)好像在摸魚,明明眼神里寫著“要玩具”,嘴巴就是擠不出詞,急得直跺腳。
另一個叫韋尼克區(qū),像個“語言倉庫管理員”。
它不管說不說,只管“聽懂”和“記詞”。
你說“洗澡啦”,娃顛顛跑向浴室,是它在翻譯;你教了“狗狗”,它就把這個詞和毛茸茸、會汪汪叫的動物綁在一起存起來。
我家娃就是典型的“倉庫管理員”特勤快那種。
你說“把球給媽媽”,他立馬遞過來;問“爸爸在哪”,轉(zhuǎn)頭就指沙發(fā)。
就是不說,真的急死我這個老母親啊!
二、這倆“小家伙”怎么搭伙干活?
娃開口說話,得這倆“搭檔”配合好才行。
比如你跟娃說“吃香蕉不?”
先由韋尼克區(qū)接手:“哦,是問我想不想吃那個彎彎的、黃黃的水果。”
接著他把消息傳給布羅卡區(qū):“快,說‘要’或者‘香蕉’!”
布羅卡區(qū)趕緊調(diào)動嘴巴:“要!” 這一套流程順了,娃就會說話了。
有的娃是“小喇叭”跑在前面,先會說再慢慢懂;有的是“倉庫”先堆滿貨,懂了一堆才慢慢往外掏。
節(jié)奏不同而已,沒啥好壞。
三、說話早等于聰明?別被這想法帶偏了!
我之前也犯過這錯,覺得“會說的多就是腦子靈”。
后來看《兒童發(fā)育心理學》才知道,哪跟哪啊。
娃的聰明勁兒,不只看說話,還看認不認路、搭積木能不能搭穩(wěn)、會不會跟你躲貓貓。這是一堆綜合能力湊起來的。
書上說啊,70%-80%說話晚的娃,就是單純“開口慢”,后面追得飛快。
我堂妹家兒子,2歲多才蹦單詞,現(xiàn)在4歲,話多到能跟你聊奧特曼聊半小時,邏輯清楚得很。
只有那20%-30%,可能是聽力、情緒出了小問題,才需要醫(yī)生幫忙。
所以啊,別看見別家娃會說就慌,你家娃說不定在偷偷地儲備,準備隨時放大招呢。
四、想幫娃早點開口?這幾招我親測有用
不是說不用管,而是用對方法幫一把。 我這半年試了不少招,娃現(xiàn)在能說短句了,分享給你:
1. 讓娃主動說話
他指水杯,別急著遞,蹲下來問:“寶寶要什么呀?是水嗎?說‘水’”。 一開始他會急哭,但多試幾次,他就知道“說出來更快”。
2. 多和娃日常聊天
做飯時跟他說:“媽媽切胡蘿卜啦,紅紅的,硬硬的,切完炒香香”; 散步時指樹葉:“你看這葉子,綠綠的,風吹得沙沙響”。
別覺得傻,這些日常碎碎念都是在給“語言倉庫”送原料,聽多了,娃自然會說。
3. 讀繪本別光念字,要引導娃說話
有的寶媽給娃讀繪本時,只是念文字,我們要善于利用繪本引導娃說話。
比如,我給娃讀《小熊吃飯》,會指著圖問:“小熊手里拿的什么呀?勺子對不對?”
他不說話也沒關系,我就自己答:“是勺子,用來吃飯的”。 慢慢他就會跟著冒詞了。
小書蟲媽媽育兒感悟: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很懂那種看著別家娃“妙語連珠”,自家娃“穩(wěn)如泰山”的滋味!
但真別比!每個娃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
重要的是,我們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嘏阒嗾f說,多聽聽,給足“營養(yǎng)”。說不定哪天,他就給你來個語言大爆發(fā),讓你驚喜!
姐妹們,關于娃說話,有啥酸甜苦辣?來評論區(qū)聊聊,我蹲守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