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在上合組織的一系列議題討論中,印度總是會跳出來拒簽一些協議,在一些涉及國際事務的討論中,印度也經常會成為那個對整個組織產生影響的國家。
這次關于國際反恐的防長會議中,印度更是要求在聯合聲明中加入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的表態,這一操作遭到了其他9國防長的反對。根本沒人想聽印度的安排,但也就是因為這次遭到了多國反對,最后簽署聲明的時候,印度也干脆選擇了拒絕。
取材網絡
對于印度的這些操作,作為這次輪值國的中國自然也不慣著,直接牽頭準備成立新區域機制。而在這次新組織的擬邀請名單更是引起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關注,名單中究竟邀請了哪個國家?這個組織又會給南亞帶來怎樣的變局?
或將被孤立的印度
一直以來,印度都把南亞當作自家后院,盡管印度嘴上不說,但實際操作就是一句話:不管怎么樣,你們得聽我的。
不過在當今國際局勢中,這種“我最大”的思維在多邊合作中越來越不吃香,就連“美國至上”都已經不好使了,更不用說印度了。
取材網絡
尤其是在上合組織、金磚等合作機制中,印度總是強調本國利益優先,不愿意為集體目標讓步。在一個主要目的是合作的組織中搞利己主義,印度的選擇從一開始就完全走了彎路。
在這次上合組織的反恐議題上,印度堅持把克什米爾問題帶進來,結果引發其他成員國集體不滿。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上合組織關注的是國際問題,而不是印度的“一言堂”。
《外交事務》2025年6月的一篇文章甚至直言,印度的行為更像是“臨時合伙人”,缺乏真正的多邊合作精神。
取材網絡
不僅如此,當中國在2025年6月昆明推動全新的“中巴孟三邊合作機制”時,印度又一次陷入了被動。這種機制打破了傳統的雙邊談判框架,強調的是區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
對于這種合作機制,中方已經做出明確表態:歡迎所有南亞國家參與,當然也包括印度。但問題來了,印度真的會加入嗎?
從目前的局勢看,印度加入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個機制的前提是“平等協商”,對于只想著個人利益的印度,這一點是絕對難以接受的。
取材網絡
另起爐灶的中國
南盟癱瘓之后,南亞地區一直缺乏一個真正有效的多邊合作平臺,中國這次牽頭成立新機制,目的就是填補這個空缺。
2025年6月,中巴孟三國副外長在云南昆明舉行閉門會談,會議沒有太多花哨的用詞,實打實關注兩個問題: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經濟整合。
中國的策略也很明確,不搞政治綁架,只談實際合作,從交通、能源、關稅減免等具體項目入手,把區域內部的利益綁在一條線上。
取材網絡
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國家來說,這是機會,同時也是南亞格局重塑的開端。中國牽頭的組織,在影響力方面是相當高的,如果巴基斯坦等國家加入的話,甚至有可能成為新的南盟。
而那個“擬邀名單”更是耐人尋味。據《華爾街日報》透露,中方已將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馬爾代夫等南亞國家列入下一批邀請對象。
這些國家過去長期被印度所拉攏,如今在印度缺席的情況下,正在重新權衡自己的選擇。特別是孟加拉國,其外長在昆明會議上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再等一個永遠不來的南盟會議。”
取材網絡
在這種情況之下,南亞國家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或許會更加偏向中國,畢竟在其他國家和中國的合作中,也確實獲得了不少好處。
上合組織改革風暴
除了新機制的出現,中國對上合組織的改革同樣值得關注。作為2024-2025年上合輪值主席國,中方正在推動一輪深度改革。
重心包括安全合作機制升級、數字經濟協同發展,以及100多場涉及農業、衛生、交通等領域的專項會議。
取材網絡
但想要對一個組織進行徹底改革可并不容易。而這次印度則是再次成了“刺頭”。在今年4月的安全會議上,印度代表曾試圖把克什米爾邊境問題作為上合反恐議題的一部分,但很快便遭到了中、俄、巴等國的集體反對。
甚至有消息稱,中方正在討論是否通過規則改革,設定“集體行動一致性”機制,變相限制印度對上合議程的干擾。
這種機制的改變不會明說將印度踢出上合,但效果類似。比如未來的項目審批需要更高比例的同意票,而不是“只要一國反對就終止”。
取材網絡
這意味著如果印度繼續在議程中堅持“一票否決”,它將被系統性排除在關鍵決策之外。上合不需要一個只會投反對票的國家,這不僅僅是為了上合本身,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促進世界的穩定和諧。
《紐約時報》評論稱,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軟清理門戶”,表面上不趕人,但實質上是減少阻力。印度如果繼續拒絕配合,只會讓自己在國際機制中越來越邊緣化。
這一系列變化背后,其實是國際秩序“去中心化”的一個信號。之前很多國家默認一個大國說了算,但現在越來越多中小國家開始希望參與制定規則,而不是被動接受。
取材網絡
為了能夠促進南亞合作,中國更是擴大過境免簽國至55國,這也是在用實際行動推進“非西方中心”的多邊合作。
印尼、阿聯酋、哈薩克斯坦等國紛紛表達參與新機制的興趣,如果這些國家都選擇和中國站在一邊的話,對于未來新組織的建立將能夠起到不少的推動作用。
而這對印度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它是否愿意放下對“主導地位”的執念,融入一個更平等、更務實的合作框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它很可能會在未來的地區合作中,越來越被邊緣化。
取材網絡
印度本身就難以融入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隊伍,如果再被中國和南亞各國邊緣化的話,印度的影響力將會大大削弱,甚至難以維持所謂的“大國”地位。
對此,各位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
熱點新聞——印度讓所有國家失望,中國準備“另起爐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