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說 | 科技熱點關注】
據業內朋友分析指出,加拿大以“國家安全”為由勒令海康威視在120天內關閉所有在加業務,這一事件看似單點爆發,實則牽涉國際關系、市場博弈與技術競爭的多重邏輯。那么海康威視如何突破這個“逐客令”?
針對無證據的“安全指控”引發程序爭議,加拿大援引《加拿大投資法》,聲稱海康威視“威脅國家安全”,但全程未提供具體證據。
這樣對海康威視的封殺實質是配合漂亮國主導的科技圍堵戰略,加拿大作為成員國的協同行動,進一步割裂全球供應鏈。
那么,這對海康威視的實際業務影響有多少呢,可能這個問題也是大家十分關心的方面。
對此,可以看出,雖然這樣帶來的直接損失有限,但對海康威視的戰略風險有可能放大。
雖然加拿大市場占海康海外收入不足5%,資料顯示,在2024年總營收925億元中,加拿大業務營收還可以,且關停成本如資產處置、違約賠償等在可控范圍。
海康已降低歐美依賴,2024年境外主業占28.1%和創新業務如機器人、汽車電子等,占24.3%,這些合計占比過半,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成為新支柱。
當然不可否認,這帶來的間接影響還是有的。
歐美可能強化對海康設備的替換令,如加方要求審查遺留產品,影響其市場領域的拓展。
若英、澳等國跟進限制,將擠壓海康在發達國家的生存空間,迫使其加速轉向“一帶一路”市場,這就需要提前考慮轉型成本。
海康威視在聲明中強調“恪守當地法律”,但西方以“股權結構”而非具體行為作為制裁依據,使合規經營無法規避政治風險。長遠分析來看,中企需構建雙軌戰略。
如新興市場本地化,通過合資、技術授權降低東道國敏感度。
如核心技術自主化,減少對漂亮國芯片等卡脖子環節依賴。
在這一輪科技權力的重新洗牌中,企業的韌性不僅在于技術能力,更在于平衡政治風險的全球化智慧。對此,海康威視會如何做呢?我們持續關注。
你怎么看?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科技明說|全球存儲觀察 |全球云觀察|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