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持續貶值大背景下,亞洲貨幣在2025年下半年或將延續目前升值趨勢。
據追風交易臺信息,高盛在6月30日的報告中表示,過去十年支撐美元持續走強的動力正在發生變化,預計流入美國資產的邊際資金減少以及向非美資產的逐步輪動將在2025年下半年繼續對美元施壓。
美元的持續走低將帶動亞洲貨幣繼續上行。今年以來亞洲貨幣普遍走強,新臺幣、韓元、新加坡元和馬來西亞林吉特兌美元已升值約5—10%,這一趨勢有望在夏季延續,其中韓元最被看好,而印度盧比可能成為相對滯后者。
美元走弱為亞洲貨幣升值創造空間
高盛維持對美元的看空立場,該行外匯策略團隊最近將歐元兌美元預測上調至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目標分別為1.17、1.20和1.25。
分析師指出,過去十年支撐美元持續走強的動力正在發生變化。美國資產的優異回報吸引了大量資本流入,外國持有的美國股票規模從2020年的約8萬億美元增至目前的約19萬億美元,美國債券持有量達到約15萬億美元。
但"美國例外論"敘事的轉變促使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資產配置策略,高盛認為大多數投資者目前對美國資產配置過重,預計流入美國資產的邊際資金減少以及向非美資產的逐步輪動將在2025年下半年繼續對美元施壓。
政策利好推動韓元表現
在亞洲貨幣中,高盛對韓元最為看好。韓元今年以來在新興市場亞洲貨幣中表現第二佳,該投行預期這一趨勢將持續。
高盛認為,韓元在亞洲貨幣中對美元的貝塔系數最高。6月2日的總統選舉產生了決定性結果,民主黨的李在明當選,消除了部分市場不確定性。
新政府已公布2025年第二輪補充預算,規模達25.3萬億韓元(約占GDP的1%)。政府還優先推進旨在通過公司治理改革提升股市估值的金融市場改革。自4月2日以來,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已上漲超30%,過去一個月外資流入轉為正值(25億美元),扭轉了今年大部分時間的凈流出局面。
新臺幣面臨進一步升值壓力
盡管新臺幣今年已經歷顯著升值,但高盛認為仍存在進一步上升壓力。
分析師分析表示,過去4-5年間,中國臺灣地區美元存款累積達2800億美元。這對美元兌新臺幣構成進一步下行風險,因為在美元大趨勢轉向下行后,出口商可能提高外匯兌換比率。
此外,中國臺灣壽險公司持有約7000億美元海外資產,其中約2000億美元未進行對沖。通過賣出美元兌新臺幣或其他代理貨幣(如美元兌韓元)增加外匯對沖,可能對這兩個貨幣對構成進一步下行壓力(新臺幣升值)。
人民幣有望獲得支撐
高盛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保持相對韌性。對美出口下降部分被對其他市場出口增長所抵消,中國對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幫助抵消了對美出口的下降。
目前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保持相對穩定,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對外匯穩定的偏好。
高盛認為,美中貿易談判似乎正朝著令人鼓舞的方向發展,這將有利于人民幣匯率走強。據央視新聞,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此前在英國倫敦舉行。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措施框架達成原則一致,就解決雙方彼此經貿關切取得新進展。
印度盧比或成相對滯后者
與其他亞洲貨幣形成對比的是,高盛認為印度盧比將成為亞洲外匯中的相對滯后者,因為印度央行可能利用任何資本流入來減少大規模空頭遠期敞口。
在6月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上,印度央行意外降息50個基點,承諾保持寬松流動性,但同時表示降息周期結束,這使得債券收益率曲線變陡。然而,在會議后一周,印度央行決定停止1月份引入的日常回購操作,市場將此解讀為鷹派信號。
分析師表示,考慮到大規模空頭遠期敞口頭寸,印度央行可能利用資本流入來對沖遠期合約,同時關注與人民幣的交叉匯率。因此,盧比面臨的基本面升值壓力相對較小,預計在今年余下時間的即期升值競賽中將處于滯后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