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電視劇《春暉》在央八首播,多家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這部電視劇講的是蔡和森母親的故事。基于目前上線的兩集內容來看,該劇敘事相對老派,用的矛盾沖突也都是大家以往電視劇作品當中熟知的。劇作目前展現出來的內容,是女性在清末的獨立與對抗等等。喜歡老味道電視劇的劇迷們,可以追劇。
《春暉》開局兩集,圍繞劉威葳飾演的女主角休夫展開故事。放在清末的環境當中,確實是男人休女人更方便一些,而反之,則有很多不方便。劇作先用近一集的內容展示女主的丈夫如何不顧家、如何抽大煙、如何想要納妾等等,稍后,展示了女主的休夫,和休夫之后,在老家古鎮引起的騷動等等。
如果我們不深究的話,會覺得,這是一部講清末女性生存處境的故事,并且通過女主角的故事,看到中國女性對于時代的對抗和最終的成長等等。對于很多中老年觀眾而言,這部電視劇的老派敘事,肯定是非常受用的。老派敘事當中,喜歡用簡單的二元對立法來處理角色。這種方法,觀眾追劇起來,沒有審美起點難度。
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創作技法,覺得它過于簡單了。比如說,《春暉》的開局部分,這個男人不拿錢回家,已經耽誤了孩子的病情,造成孩子死掉。在這部劇作當中,男人這邊的情感是怎樣的,并未進行呈現。面對孩子的死掉,這個男人竟然冷冰冰的。這是很讓我不能理解的事情。在嚴肅文學作品當中,就不會放過對于這類男人的心理描寫。但是,電視劇《春暉》則沒有。這就是簡單的二元對立原理,不求深刻,只求快速實現對立。
再比如說,女主角休夫之后,回到老家,有族人挑事兒,說女主休夫是喪盡天良,因此,打了女主板子。這也是非常簡單的劇情沖突上的二元對立——塑造一個反派出來,挑事兒,然后打女主。對于不求甚解的觀眾而言,看到這些劇情,也就覺得,可能當年那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吧。而對于那些對“二元對立敘事法”已經有免疫力的觀眾而言,就會想很多其它的,尤其是與其相左的。
比如說,很多觀眾會想,清末休夫,女人回到娘家,真的會挨板子嗎?一旦觀眾們思考這些,便會發現,很多創作上過分簡單的電視劇,就不能夠滿足大家對于真實歷史的求知欲了。而只要大家想要理解歷史的真相,去閱讀,去發現的時候,就會覺得《春暉》這樣的電視劇失之于淺,甚至于會有諸多敘事上與真實歷史不符的錯誤了。在歷史寫實方面,這部電視劇確實差點意思。
此外,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近乎全部的角色,出現的時候,都是自帶臉譜化特征的。比如,給死掉的兒子娶親的大姐。比如說,秋瑾這個角色。比如說,老太太。給死掉的兒子娶親的那位大姐,我還能理解,畢竟,她不算是這部戲的主角,邊角料的角色,懸浮也就懸浮了。秋瑾這樣的角色,是有歷史原型的啊,她在老太太祝壽宴席上的那幾句話,就缺乏分量感了,和大家認識的女俠實在不一樣。
至于老太太角色,有劇本上的問題,應該也有表演上的問題。那位老太太的飾演者,善于表演哆哆嗦嗦的老太太,沒啥新意可言,她一出來,就注定了是一個帶著臉譜的角色。劇本塑造方面,這位老太太好像也跟沒讀過啥書一樣。這個家族,并不給人一種詩書世家的感覺。其實,在真正的清末,都市人家開化的程度要比劇情內容當中強太多。女主角能有休夫的舉動,實在是母親那里,就應該有家庭原動力才對。
說到這里,我們就要說一句可能不成立的話語了——咱們很多編劇,讀書太少。比如說,寫清末的故事,就認定絕大多數的人員都沒有覺醒意識,認定老太太那樣的角色是愚昧的。我以前,也有這種錯誤想法。但是,隨著多讀了一點書之后,我發現,我以往的認知,與真實的歷史好像并不符合。清末民初,之所以有一變,是因為明清儒家已經開始變化了,已經開始給革新與中國近現代化儲備思想能量了。
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們這么容易地承接了現代思想,實在是因為在咱們的明清儒學當中,早就為現代思想的傳播打下了底子。具體到這部電視劇的劇情當中,女主角敢休夫,一定有家族力量的思想啟蒙,真有敢來搗亂的,這個家族也有力量呵斥住,而不是任由閨女被人當街打屁股。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春暉》這戲很老派,簡單的二元對立法敘事,可能更為適合部分中老年觀眾吧。(文/馬慶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