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
一位從貧寒家境中脫穎而出的益陽少年
周糠順
以高考642分的優異成績
書寫了滾燙的人生答案
每一分努力
都在為未來加冕
6月27日,記者來到南縣麻河口鎮官正垸村的周糠順家,屋內有些昏暗和潮濕,幾乎沒有家用電器,只有斑駁的墻壁上張貼的滿墻獎狀為這個貧寒的家庭平添了一點亮色。
周糠順與父母周建軍、龔伏紅。
由于一次工作意外,父親周建軍的腿部致殘,而母親龔伏紅有智力殘疾需長期服藥,沉重的家庭負擔讓一家子一直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在村干部的幫助下,周建軍擔任起村里的保潔員,勉強給家里帶來一定的穩定收入。
然而,兒子要上學,妻子要治病,微薄的工資只是杯水車薪。“他媽媽在高考之前還住了院,他們家每年看病都要花費幾萬元。”村干部侯明遠告訴記者,盡管村里幫忙申請了所有可以申請的補貼,讓他們能勉強維持正常生活,但經濟上的缺口依然很大。
逆風少年周糠順。
盡管生活拮據,周糠順一家卻沒有被貧困壓彎脊梁,而是將苦難轉化為前行的動力。挨著周家旁住著的是一位五保戶,周家人時常會幫他打掃衛生、洗床單。父母積極樂觀面對疾病與生活的態度,讓周糠順始終擁有一顆樂觀進取的心。“貧困不是夢想的藩籬,要永遠相信努力的意義。”周糠順說。
這些年,愛與善意一直在滋養著周糠順。2015年,在讀小學的他意外受傷,導致腸斷裂、腦震蕩,只能寫下求助信,靠學校與社會的愛心捐助才完成手術。為了便于讀書,多年來他一直寄住在伯父家,被伯父家悉心照料著。
“我保證,我一定會努力地回報社會,去報答曾經援助過我的叔叔、阿姨們。謝謝了!”這是周糠順2015年在那封求助信中寫下的話。十年后,他用642分的高考成績作了最好的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