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湖南省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若干舉措》。其中,首創性推出“掃碼入企、聯碼督查”監管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為行政檢查戴上“緊箍咒”。該機制實行 “計劃—亮碼—反饋—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要求除特殊情形外,同一企業年度日常檢查不得超過兩次,超次檢查需經同級政府審批,切實為企業減負松綁。
為杜絕多頭重復檢查,湖南推行跨部門聯合檢查,優化“綜合查一次”“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同時,推廣非現場檢查,推廣視頻人工智能識別、設備感知、物聯感知、數據比對、大數據篩查、遠程檢查、網絡巡查、企業自主提交材料等非現場監管方式,逐年提高非現場檢查占比。此外,湖南將建立企業“免檢”機制,根據涉企檢查結果,逐步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和企業動態“免檢”機制,對納入企業“免檢”名單的,在一定時間段內非必要不進行現場檢查。除法律法規規定的特殊行業領域外,不斷擴大“免檢”范圍。鼓勵各地設立企業“寧靜日”。
面向新業態企業開辟“監管安全區”,允許在法律法規未明確領域開展創新試點,實施彈性容錯糾錯機制。比如,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堅持過罰相當,全面推進柔性執法,對涉企行政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部門必須書面反饋整改意見,必須明確具體法律法規規章依據及條款,必須提出包含整改建議在內的具體明確的整改要求,堅決杜絕執法標準、整改要求前后不一現象。行政檢查結束后,要將行政檢查結果及時告知企業。面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主體制定“沙盒監管”規則,依申請將企業納入“沙盒監管”。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對入盒企業采取柔性監管措施,允許在法律法規尚未明確的新興產業領域開展商業流程、服務模式或產品形態創新。
同時,規范罰沒行為,嚴格規范罰款實施,準確適用裁量權基準,依托全省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一體化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數據庫、涉企執法案例庫,通過案例公開、大數據比較、社會監督,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嚴肅查處過罰失當等行為。嚴禁下達罰沒收入任務指標,不得將經費預算安排與單位罰沒收入掛鉤。加強對罰沒收入異常增長情況的監管。
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在深入落實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的基礎上,鼓勵推出更多我省特色“一件事”。設置“辦不成事”服務窗口,及時協調解決辦事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調整優化涉民企政策,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家建言資政溝通和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等機制和渠道,從全省范圍內抽取不少于1000家民營企業進行走訪,全面梳理涉民企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困難問題及意見建議,推動調整廢止一批、優化完善一批、新增制定一批涉民營企業政策。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