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南都《圳有為》欄目對話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小文,解讀該局以法治思維破解企業發展難題。蔣小文表示,深圳率先打造全省首個“執法監督碼”系統,推行“掃碼入企”制度,讓“監督碼”成企業“防擾盾”。6月10日起,執法監督碼系統已在深圳全市推開。
掃碼登記、現場通知企業、入企檢查,在深圳正成為每一項行政執法活動的標配程序,深圳全市各區(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全面推廣的深圳市行政執法監督碼系統,將行政執法行為深度嵌入數據治理思維,除處理突發應急事件等特殊情形外,強制要求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開展行政檢查前,必須“掃碼登記”。
小小監督碼背后,是現代權力運行與約束的大雄心。
從2023年底就開始謀劃推動的“執法監督碼”,經過數據打通和機制理順,于2024年8月上線,并在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開展試點應用,探索解決重復檢查、多頭檢查等執法擾企難題。“執法監督碼”入選深圳市發改委(市營商辦)組織評選的2024年深圳市營商環境建設優秀案例,并于2025年5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被司法部點名推介,成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深圳樣板”之一。
“透明執法”要喊出來,因為這是行政法治的莊嚴承諾,但同時更要落實到數據上,讓企業看到實績、嘗到實惠。
深圳推開的“執法監督碼”,其特質首先是讓行政執法行為全程透明可監督、可反饋,對企業而言,“執法監督碼”首先是簡單易用的“便捷服務碼”,通過監督碼系統企業可以對行政執法部門入企不掃碼、隨意檢查、重復檢查等行為進行投訴反饋。而在行政執法端,則是權力自省的數據鏡鑒,自家部門入企檢查的頻率,一家企業已接受行政檢查的次數,通過數據歸集得以顯性呈現。
不僅如此,執法監督碼系統還特別設置聯合入企模塊,各單位行政檢查計劃上傳平臺,通過系統自動匹配,整合執法資源、優化檢查流程,構建區街協同、跨部門聯動的“小聯合+大聯合”拼團執法檢查新格局。而平臺數據打通的便利,也在客觀上讓“拼團執法”產生集合效能的同時,具備數據預警機制:同一時段的“拼團執法”可以被限制頻次,超出平臺容忍限度的執法檢查更要能被及時叫停和啟動糾錯。
更重要的是,“執法監督碼”的常態運行和發揮作用,通過記錄和留痕的顯性化,也讓規范權力行使成為可能。數據會說話,數據也能夠讓每一個行政執法監督行為從動議、入企、過程和結果都清晰可見,因為可見而可回溯,因為可見而產生過程約束力。從細節入手,檢查過程實時生成的電子留痕記錄,可以更精準描繪入企軌跡,讓每項檢查都留下可追溯、可驗證的“電子檔案”,不僅有效提升涉企檢查工作的規范性和公信力,而且為后續可能產生的行政爭議留存第一手的證據材料。
“碼上”的執法監督,規范的是“碼下”的具體行政權力,優化的是“碼外”的城市營商環境。已經是營商“優等生”的深圳,基于數據治理思維讓行政執法留痕,其所產生的權力約束效果還在進一步發酵。營商環境好不好,在具體執法個案中體現。“優化營商環境,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營商環境優化永無止境,行政權力的剛性規范、常態約束,同樣沒有完成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