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國打了越南一仗,教訓了一下對方就撤了。可越南不老實,仗打完了還不消停,老是來邊境挑釁。到了1984年,越南變本加厲,炮火都打到云南邊境來了,學校、村子都被炸得不成樣。中國忍無可忍,決定反擊,就這么,老山戰役在1984年4月正式開打。
老山在哪兒呢?它位于云南省麻栗坡縣,是一座海拔1422米的小山,別看不高,地形可復雜得很,山陡林密,打仗難度大得很。這地方對中越雙方來說都很關鍵,誰占了老山,誰就等于扼住了對方的咽喉。所以,這場仗一打就是好幾年,斷斷續續,直到1989年才算消停。
老山戰役不是一場仗打到底,而是分了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傷亡都不一樣。從1984年4月中國收復老山開始,到后來雙方拉鋸戰,再到最后和平談判,時間跨度長,傷亡自然也不少。
1984年4月28日,中國軍隊在昆明軍區的指揮下,向老山發起了進攻。這次行動準備得很充分,先是大炮轟了半天,把越軍的陣地炸得七零八落,然后步兵沖上去,很快就拿下了老山主峰和松毛嶺幾個高地。這仗打得挺順,中國軍隊占了上風。
根據中國方面的記錄,這次收復戰中,中國軍隊陣亡了939人,還有64個民工也犧牲了,加起來總共1003人。受傷的人更多,大概有4000多人。越南這邊呢,據說損失了700多人,還有12個被俘。不過,越軍的數據一直不太好找,這個700多人的數字是根據中國方面的估計來的,可能有點水分。
收復老山之后,越軍不甘心,憋著勁兒要搶回來。1984年7月12日,他們發動了一次大反攻,史稱“7·12大戰”。這次越軍下了血本,集結了兩個團的兵力,還帶了重炮和坦克,直撲松毛嶺142高地,想把中國軍隊趕下去。
可中國軍隊也不是吃素的,陣地守得死死的,還用炮火狠狠還擊。越軍這次反攻沒討到便宜,反而損失慘重。中國方面說,這次戰斗中越軍陣亡了3000多人,受傷的還不算在內。而中國這邊陣亡了160人,受傷不到500人。這仗打得越軍灰頭土臉,算是老山戰役里最激烈的一場。
“7·12大戰”之后,老山戰役沒停下來,而是變成了長期的拉鋸戰。中國軍隊采取了輪戰策略,各大軍區輪流上陣,跟越軍耗著。越軍也不甘示弱,時不時搞點小動作,想找機會翻盤。這段時間,雙方沒再打什么大仗,但小規模的交火從沒斷過,傷亡人數慢慢攢了起來。
從1984年到1989年這五年,中國軍隊在這片戰場上總共陣亡了2000多人,總傷亡(包括受傷的)大概4100人。
越南這邊的數據不太統一,中國方面估計越軍陣亡24000人,但這個數字有點夸張。學術研究和越南官方的說法是,越軍在這段時間陣亡了4000人左右,受傷9000人。咱取個中間值,越軍陣亡人數可能在4000到6000之間比較靠譜。
把這幾個階段的數據加起來,就能大致算出老山戰役中雙方的陣亡人數了。不過,得先說清楚,這類戰爭的數據從來都不可能特別精確。中越雙方都很少公開完整的官方統計,網上流傳的數字也五花八門,有的靠譜,有的明顯是吹牛。
根據中國方面的記錄,老山戰役從1984年到1989年,中國軍隊總共陣亡了2700人左右。這個數字包括了收復戰、“7·12大戰”和后面幾年的拉鋸戰。受傷的人數更多,大概有10000人。加上一些民工的犧牲,總傷亡人數可能接近12000人。
這個2700人的數字不算低,但跟整個戰役的規模比起來,其實還算可控。要知道,中國軍隊在這場仗里投入了不少兵力,光輪戰就動用了好幾個軍區的部隊,能把陣亡人數控制在這個水平,說明指揮和后勤還算過得去。
越南的陣亡人數就不好說了。中國方面聲稱越軍在老山戰役中陣亡了24000人,但這個數字水分太大,可能是為了宣傳放大了。越南官方的說法是,從1984年到1989年,越軍陣亡了4000人,受傷9000人。學術研究也傾向于這個數字,認為越軍的總傷亡(陣亡加受傷)在13000人左右。
不過,有些資料提到,越軍在“7·12大戰”這種大仗里損失特別慘重,光那一次就死了3000多人。所以,如果把零散的戰斗加起來,越軍的陣亡人數可能比4000人多一些,估計在4000到6000人之間比較合理。
中越雙方的陣亡人數差距挺明顯的,中國這邊2700人,越南那邊4000到6000人,差不多是1:1.5到1:2的比例。這跟戰役的實際情況也吻合——中國軍隊一開始占了主動,地形和火力都有優勢,越軍反攻時吃了大虧,自然死的人多一些。
但為啥數據爭議這么大呢?主要是雙方都不愛公開真實數字。中國這邊可能低報了傷亡,越南那邊也可能藏了點數據。再加上老山地形復雜,死了多少人不好統計,有些尸體都沒找回來,數字自然就亂了。網上還有人說越軍死了幾萬人,那純屬胡扯,沒啥根據。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為啥這場仗死了這么多人?老山戰役雖然不是全面戰爭,但傷亡一點不比大仗少,這背后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地形。老山那地方山高林密,路不好走,部隊機動起來費勁得很。打仗的時候,雙方都得搶高地,稍微一失守就可能全軍覆沒。加上地雷遍地都是,士兵一不小心就踩上了,傷亡自然少不了。
其次是火力。80年代的武器雖然不如現在先進,但殺傷力一點不差。中國軍隊有大炮支援,越軍也有重炮和火箭筒,雙方對轟起來,誰都跑不掉。特別是“7·12大戰”,越軍拿坦克上陣,中國用炮火硬砸,死的肯定多。
最后是時間。這仗打了快十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哪怕每天死幾個人,積少成多,最后也是個大數字。加上雙方都不肯退,硬扛到底,傷亡就這么堆起來了。
老山戰役打完,中越兩國的損失可不只是人命,還有更長遠的影響。
中國軍隊通過老山戰役攢了不少經驗,特別是輪戰這種打法,讓部隊指揮更靈活了。后來軍隊改革,好多靈感都來自這場仗。不過代價也不小,除了2700多人陣亡,還有上萬傷員,很多人落下殘疾,家庭都受了影響。
戰役之后,中國在老山一帶駐守了好多年,還得排雷。那時候地雷埋得太多,清理起來又慢又危險。1993年大規模排雷開始,排雷兵拿命去拼,2018年還有人像杜富國那樣被炸瞎了眼、斷了手。這仗的陰影,真是拖了好多年。
越南這邊損失更大,除了4000到6000人陣亡,經濟也被拖垮了。那時候越南剛打完柬埔寨,又跟中國耗著,國力根本撐不住。仗打到后來,他們也明白硬拼沒啥好處,1987年阮文靈上臺后就改了政策,開始跟中國緩和關系。
老山戰役還讓越軍學聰明了點,后來的防御工事修得更扎實,炮兵和反坦克戰術也改進了。不過,這仗的慘痛教訓估計他們忘不了,幾千人沒了,對一個小國來說真不是小數目。
1991年,中越關系正常化,邊境終于消停了。這仗打得雙方都傷筋動骨,最后還是得坐下來談。回頭看,死那么多人,圖啥呢?老山戰役提醒咱,和平這東西真挺珍貴的,誰也不想再打一場這樣的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