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曾到美國的西點軍校訪問,訪問期間,發現美國在研究上甘嶺戰役。
他們始終不理解,武器裝備落后自身,且后方供養始終跟不上的志愿軍,到底是如何打敗美國與韓國的數萬精銳部隊?
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了避免在世界人民面前丟臉,他們對外宣布的自身的陣亡人數是9000人,而我軍的陣亡人數是19000人。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他們認為我軍是用人數戰術勝過自己的。
歷史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第一階段的勝利
且讓我們回到1952年10月14日的現場,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為了進一步輔助國內大選,美軍決定進行一場名為“攤牌行動”的戰役。
何謂“攤牌”?通俗點說,就是要把戰爭推到明面上進行,而不是老在山溝溝里繞來繞去。
在廣袤的平地上進行戰爭,對于有著巨大空軍優勢的聯合國軍而言,當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根本無處藏身,直接暴露在他們的炮彈之下,豈不是如如待宰的牛羊嗎?
他們把作戰地點選在了五圣山,按照聯國國軍司令官克拉克的想法,這一地方地形狹窄,每次最多能投入一個連的部隊。
只需要美7師和韓2師各派出一個營的兵力,憑借強大的炮火支援,五天內絕對可以解決戰斗,陣亡人數絕對超不過二百人。
馬克·韋恩·克拉克
請暫且記住這一組數字:
聯合國軍派出的兩個營,大約是1000人,戰斗時間是5天,陣亡人數不超過200。
因為接下來我志愿軍會打破他們的全盤的計劃。
這場戰役按照克拉克的規劃,不過是一場小規模的攻防戰,其憑借強大的火力攻擊,必然會讓我軍聞風喪膽。
聯國國軍的主要目標是兩處高地,因為這兩處高地沒有名字,我軍就以兩座山的高度來為此命名,將其中一座山命名為597.9高地,另一座命名為537.7高地。
負責守衛這兩處高地的正是志愿軍第15軍,他們的軍長叫秦基偉,他不過才三十八歲。
然而,可別小瞧這位軍長,他可是一名老兵,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可謂身經百戰。
在戰爭之前,他就意識到這場戰役勢必會非常艱難,卻不想戰事的發展仍舊出乎了他的預料。
秦基偉
聯合國軍首先開始了大規模的轟炸,幾乎是排著投放炸彈,所到之處,草木不生,松軟的泥土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這是聯合國軍常用的套路,先是空中轟炸、火炮和坦克進攻為主,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待敵人的力量損失殆盡時,在派遣步兵打掃戰場。
然而,我軍已經做好了潛伏的準備,準備待敵人一摸上高地,就給予其致命的一擊。
壯烈的火燒邱少云事件就發生在這個時期,為什么他一動不動?
就是害怕被敵人偵測我們的潛伏地,一旦被敵人發現,他的戰友們或許會全部死于敵人的炮火下。
這是上甘嶺戰役的第一個階段——高地搶奪戰。
我軍決不能讓敵人搶走了高地,高地之后就是廣袤的平原,一旦敵人完全拿下高地,我軍將無險可守,等于是自爆胸膛,等待敵人炮火的轟炸
秦基偉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上甘嶺,一個面積不足3.7平方公里的小村莊成為了戰略要地。
誰也無法想象在這個小小的地方究竟是如何盛下十萬多人的。
實際上雙方的軍隊并不是全部投入,因為面積狹小,雙方都是一個連隊一個連隊投入。
敵人隨時會來攻擊,為避免睡夢中被敵人偷襲,我軍養成了一個在行軍路途休息的習慣。
即要求每一個戰士在行軍路中,扶著上一位戰士的肩膀前進,邊走邊休息,待戰火打響時,要隨時投入戰爭。
當時,因為以連隊為單位進攻,軍部下令,連隊要機動靈活處理事宜,就是說當一個班只剩下一個人時,這個人就是班長。
當一個排只剩下一個人時,這個人就是排長,當一個連只剩下一個人時,剩下的這一人就是連長。
可是這些連隊多數是有去無回。
在537.7高地上,戰士孫子明所在的連隊只剩他一個人,而此時有20名美國大軍已經摸了上來,以一對二十,實力如此懸殊,怎么打都是輸。
孫子明沒有猶豫,直接拉響了手中的擲彈筒,當場與美國大兵同歸于盡。
這是上甘嶺戰役中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第一人。
然而,戰爭不僅沒有結束,反而從一開始小規模的攻防戰,變成了震驚世界的攻防戰。
雙方不斷地往前線增派兵員,無論是美軍,還是我國,都意識到這是一場決定整個戰役走向的戰爭,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這場戰役。
全世界都在貫徹,看看究竟誰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第二階段的勝利
當然,站在今天的立場上,我們已經知道了戰爭的結局。
但是在當時,沒有人敢做出百分之百的保障,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有可能一個細微的變化,就能決定戰爭的走向。
秦基偉決定改變打法,高地的正切面已經被敵人轟炸成松軟的泥土。
而高地的反切面因為地勢原因,反而不容易受到敵人炮火的襲擊。
秦基偉
上甘嶺戰役的第二階段——坑道戰開始了。
當敵人炮火攻擊時,我們躲在事先挖好的坑道里,待敵人一登上山脊,我們即刻開始反攻,這樣既能減少自身的傷亡,又能有效地抗擊敵人。
敵人當然知道我軍這么操作的目的,既然我們出招了,其必然也會祭出相應的招數。
在這種情況,切斷糧草和水源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說聯合國軍只需要利用強大的火力阻斷我軍的糧線,這些潛藏在坑道里的戰士,用不了多久就會活活餓死或者渴死。
這一招果然狠!
他們在山上的水源里投了毒,同時以綿密的炮火切斷了所有的運糧通道。
衛生員陳振安憑借在石頭縫中接的積水,救活了一百多名戰士的性命。
可見當時缺水到什么程度,多少戰士因為口渴而失去了性命。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美軍不相信我們還能守住陣地,可是我軍沒有放棄。
壓縮餅干易攜帶,方便運送,可真正送達坑道時,只剩下一點點,可是戰士們根本無法下咽,太干,又沒有水。
那種情況下,大家沒有哭,想的仍舊是人在,陣地在。
為什么我們今天能夠驕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僅僅是因為我們口袋里的錢多了?
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因素,清朝時期,我們國家也不窮啊,為什么還會受人欺辱?
最主要是原因就是我們國家沒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們的心中裝的是國家的前途,是民族的未來。
多少通訊員在面對敵人的圍攻時,第一反應不是跑,而是即刻呼叫部隊:“請向我開炮,請向我開炮。”
已經有很多人陣亡了!但是戰斗仍舊在繼續。
只是運動到坑道里的食物又換成了蘿卜,可是蘿卜這玩意吃多了燒心,怎么辦?再換?
部隊已經沒有經費了。秦基偉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當,到平壤換了兩萬多個蘋果。
可此時敵人的封鎖也越來越嚴密,連一只蒼蠅飛進去都要掉一層皮。
軍部下令:能將一整筐蘋果送進坑道者,記二等功。
兩萬多個蘋果,最后運送到坑道里的時候只剩下一顆,戰士們拿著那顆蘋果讓來讓去,誰都想吃,但是他們最先想到的仍舊是別人。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次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據說統計,聯國國軍共投下了190多萬發炮彈,我軍的傷亡人數多達11529人,其中陣亡人數4838人,受傷人數66601人。
而美韓聯軍共陣亡15000人,其中美軍5000人,韓軍10000人。
看看兩組數字對比,試問這是人海戰術嗎?
他們永遠不知道這場戰役我們打得有多慘烈,他們永遠不知道我們國人為了保家衛國,能夠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當然,也因為在抗美援朝時期的這一場場戰役,美國才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新建立的國家。
這也是為什么至今美國不敢和我們動手的原因。
至于美國列出的那一組陣亡人數對比,親愛的同胞們,你們愿意相信嗎?
參考資料:
1、上甘嶺戰役的戰略復盤——前線 2020-10-05
2、上甘嶺戰役:美軍承認“月亮是中國人的”——福建黨史月刊 2012-03-10
3、這是一場沒有硝煙但我們絕不能輸的戰爭——《雷鋒》2024年第26期42-43,共2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