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23日清晨,天還沒有亮透,濃霧籠罩著老山前線盤龍江東岸的山林。
在八里河東山方向的叢林里,配屬67集團軍參加輪戰的138師414團7連的戰士們已經潛伏到位。他們大口吸著潮濕的空氣,緊盯前方越軍占據的395高地、負23號陣地、436高地及其周邊無名高地。這次行動代號“新建一號工程”,目標是在不良天氣掩護下,出其不意拔掉這些據點。此時離預定攻擊時刻越來越近,潛伏區只剩山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和零星蟲鳴。
當7連突擊隊潛伏待命時,另一場無形戰斗的部署早已到位。根據成都軍區云南前指命令,沈陽軍區獨立通信干擾營171人,攜帶五十余臺各型干擾設備,提前進入八里河東山至茨竹壩一線的十一個陣地。
他們分成兩部分:“前方干擾群”盡量靠近越軍前沿,“基本干擾群”部署在縱深地帶。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監控越軍無線電通訊,重點壓制該區域越軍的168炮旅、466炮團、457炮團、150炮團及步兵983團的指揮網和協同網。槍炮未響,電子對抗已準備就緒。
清晨6點15分,三顆紅色信號彈劃破灰蒙天空,打破寂靜。隱蔽多時的7連突擊隊迅速分成多路,撲向各自目標高地。槍聲、爆炸聲瞬間在395高地等區域響起。越軍守備部隊從慌亂中回神,開始組織抵抗,并通過無線電呼叫增援和炮火。
此時,沈陽軍區獨立通信干擾營瞬間啟動。多臺大功率干擾機同時工作,強大的干擾電波如無形巨網,重點覆蓋越軍168炮旅指揮網。原本清晰的無線電頻道立時充滿刺耳噪音。戰斗剛開始,越軍的“耳朵”和“嘴巴”就被我方切斷。
上午7點05分,戰斗打響約50分鐘后,越軍第二軍區情報處一個觀察臺急于向上級發送一份包含50組密碼的緊急戰況報告。但他們的耳機和話筒里始終發出持續尖銳的噪音,報務員竭力想發送,無奈信號完全被壓制,始終未能發出。結果,越軍后方指揮機關無法及時掌握前線實況,更無法有效指揮部隊反撲。無線電癱瘓讓他們的指揮鏈在關鍵時刻斷裂。
早上7點23分左右,戰場態勢變化。我軍按計劃將炮火向越軍陣地后方延伸,壓制可能增援之敵,同時掩護步兵突擊。越軍前沿觀察哨察覺,立即通過無線電急促呼叫后方炮兵:“目標轉移!每個目標打5發!快打!”試圖引導炮火覆蓋我軍進攻路線或集結區域。
但越軍炮兵陣地收到的信號混亂不堪。刺耳噪音淹沒大部分語音,偶爾聽清的詞語也斷斷續續,無法理解完整指令。炮兵軍官對著話筒焦急喊:“聽不清!太亂!不知道目標在哪!” 缺乏清晰指令和準確坐標,炮兵無法有效瞄準。
時間緊迫,他們只能依據戰前預設參數,朝大致方向盲目開火。這種沒有引導的炮擊效果甚微,大量炮彈偏離目標。整個戰斗中,越軍炮兵共發射三千余發炮彈,真正落到八里河東山我軍作戰區域的,不足四分之一。
戰斗持續到下午三點多。經激烈交火與反復爭奪,7連成功完成任務:六個高地上的越軍守敵被殲滅,三次反撲被打退。下午3點40分,部隊開始撤離。戰士們押著越軍俘虜,攜帶繳獲的戰利品,沿一條長約兩千多米、暴露在越軍視野下的山路回撤。這是最危險的時刻。
沈陽軍區獨立通信干擾營預判此風險。在7連突擊隊回撤同時,他們把前方干擾群設備集中,功率開至最大,重點阻斷越軍炮兵觀察所和后方炮陣地間的聯絡頻道。
強大干擾電波如同無形屏障,徹底阻隔越軍通訊。越軍觀察哨士兵在高處,能用望遠鏡清晰看到我突擊隊員扛著機槍、押著俘虜行進。但他們無論怎樣呼叫,無線電里只有噪音,目標信息根本無法傳至炮兵。
沒有炮火封鎖,7連和前來接應的軍工人員全部順利穿越危險區域,安全返回。“新建一號工程”陣前出擊作戰,自清晨6點15分發起攻擊,至下午4點27分最后一名戰士撤回,歷時10小時12分鐘。戰后清點確認:我軍步炮協同,共消滅越軍181人(擊斃85人,俘虜1人,其余為陣地防御及反沖擊中被殲之敵)。
繳獲武器彈藥包括9挺機槍、52支沖鋒槍、2具火箭筒、2門迫擊炮及上千枚手榴彈等軍需物資。我軍犧牲10人,負傷16人。敵我傷亡損失比達7比1,是一次代價小、戰果大的成功作戰。
成都軍區云南前指匯總戰場數據時,重點關注了越軍炮兵打擊效果。統計顯示,越軍在整個戰斗中向相關區域發射總計3231發炮彈。但真正打到八里河東山我軍作戰區域的僅781發,占總數的24%。更重要的是,這781發炮彈大部分也未命中我軍攻擊核心目標,395高地及其周邊區域。
這組數據客觀反映出我軍通信干擾營的重要作用:他們成功壓制了越軍的指揮協同,使其炮兵雖有猛烈火力,卻如同盲人,無法有效命中目標。
捷報迅速傳至各級指揮部。審閱戰報后,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張太恒高度評價此戰。他特別指出通信干擾營的貢獻,依據戰報數據表示:“這一仗打下來,通信干擾營發揮的作用,我看最少頂得上九個炮兵營!” 這一評價直接點明電子對抗在戰場上的巨大作用。
直接指揮138師作戰的師政委王樹學在戰后總結會上談及傷亡情況時,結合戰前預估和實際結果坦言:“這次出擊作戰,我們預先估計傷亡可能會更大。實際打下來,傷亡數字比預計少了四分之三。這里面,使用通信干擾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總部在向參戰部隊發出的表彰電中,也特別肯定了電子對抗的作用,并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將其明確稱為“戰斗力的倍增器”。這一提法精準概括了其價值。
老山前線八里河東山此戰,用實戰證明:在現代戰場上,電子對抗已非單純輔助手段,其本身就是一種強大戰斗力,能起到其他武器難以替代的關鍵作用,提升整個作戰體系效能。此役為電子對抗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力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