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合成生物企業微元合成宣布,阿洛酮糖正式獲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許可,成為全國首家獲得批準上市企業,也是唯一生物發酵法獲批的企業。
此次批準的AS10菌株直接發酵法生產阿洛酮糖技術,是國內首個采用合成生物技術生產的新食品原料獲批的案例。
該公司全球首創的“一步發酵法生物合成工藝”,從葡萄糖/蔗糖出發,通過發酵方式直接生產阿洛酮糖,經過八代技術迭代轉化率已達理論值的90%。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微元合成完成了超3億元A輪融資,自2021年成立至今累計融資總額超5億元,不僅獲得了國內頭部機構經緯創投的青睞,還獲得過京深津冀豫五地國資的投資。
同時阿洛酮糖目前已在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墨西哥、智利等多個國家獲批,被認為是最具有規模化應用潛力的蔗糖替代品。
這一代糖爆品究竟有哪些優勢,還有哪些企業也在此布局?
下一個代糖爆品 蔗糖的潛力替代
D-阿洛酮糖是一種六碳酮糖,最早在80年前在小麥葉子中被人發現,也少量天然存在于無花果、獼猴桃等食品中。
據統計,2023年全球D-阿洛酮糖市場規模達到了1.73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5.44億美元,屆時我國D-阿洛酮糖市場規模也將超過1億美元。
其甜度與蔗糖接近(70%),且具有穩定的化學特性、出色的水溶性等物理性質以及無后苦味的感官特征,被認為是最具有規模化應用潛力的蔗糖替代品。
此外,阿洛酮糖幾乎無熱量,攝入后幾乎不參與人體代謝,不影響血糖水平,并在多項研究證實阿洛酮糖具有控制食欲、改善高血糖癥狀的作用,對糖尿病和肥胖癥患者友好。
在生產工藝上,化學合成法因污染大、提純難已較少使用,目前主要采用生物法,可分為酶轉化法和微生物發酵法。
其中酶轉化法是以果糖為原料,經允許使用的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催化轉化,再經脫色、分離、提純、結晶、干燥等工藝制成。
而微生物發酵法是以葡萄糖或蔗糖為原料,經大腸桿菌AS10發酵、提純、結晶、干燥等工藝制成。
過去,阿洛酮糖需經兩步轉化,單次效率僅10%左右,且與果糖混合提純成本高,導致其市場價格高昂,現價約在3萬元/噸,普通人難以享用。
經過合成生物技術的優化,阿洛酮糖的成本將下探50%,未來有望降至1萬/噸左右,極大拓寬下游應用場景。
還有哪些企業在此布局?
目前阿洛酮糖全球主要生產廠商包括日本松谷(Matustani Chemical)、英國泰萊(Tate&lyle)和韓國三養(Samyang)。
其中松谷是全球首家實現商業化生產的企業,在2014年獲美國FDA批準,技術路徑上三家企業都以酶轉化法為主,在轉化率、純度控制上存在較高技術壁壘。
在國內企業中上市功能糖龍頭三元生物、百龍創園、保齡寶、金達威都有產線布局,其中百龍創園擁有5000噸的阿洛酮糖產能,保齡寶的阿洛酮糖年產能已超過5000噸,三元生物則計劃在2025年將阿洛酮糖從1萬噸擴產到2萬噸。
有機構研報顯示,到2024年6月,國內阿洛酮糖潛在產能比現有產能擴大了8倍以上。
在合成生物企業中除上文微元合成外,元一生物、盈嘉合生、欣貝萊生物、唯鉑萊生物在此有布局。
其中微元合成正在推進多個十萬噸級產能改造,其中位于秦皇島的6萬噸產能改造項目將于2025年10月投產,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阿洛酮糖供應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