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代謝是腫瘤快速增殖的核心能量來源。基于這一機制,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控糖抗癌”理念逐漸流行,甚至被視為延緩腫瘤進展的潛在策略。然而,腫瘤致死的根本原因在于遠處轉移,而非原位生長。限制葡萄糖是否可能在抑制生長的同時,反促轉移?
2025年7月15日,中山大學鄺棟明教授、魏瑗副教授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了文章Glucose Restriction Shapes Pre-Metastatic Innate Immune Landscapes in Lung through Exosomal TRAIL。該研究通過大規模臨床數據、多組學分析與體內實驗,首次揭示葡萄糖剝奪可通過外泌體TRAIL重塑肺部免疫環境,誘導轉移前生態位形成的機制,并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
臨床現象:糖代謝低≠好事?術后轉移風險升高
研究團隊首先分析了15種腫瘤類型的大規模臨床數據,發現:葡萄糖代謝活性低的患者,其術后兩年內復發的風險顯著升高。尤其在肝癌隊列中,肺轉移患者腫瘤組織的葡萄糖代謝水平明顯較低。
在小鼠模型中,低碳水飲食或腫瘤葡萄糖代謝缺陷并不顯著改變原發瘤大小,卻在多個模型中顯著增強肺轉移趨勢。重要的是,這種轉移并非源于腫瘤細胞遷移能力的增強,而是由代謝缺陷細胞誘導的“旁觀者效應”,促使鄰近葡萄糖代謝正常的腫瘤細胞向遠處擴散。
機制揭秘:外泌體-巨噬細胞-NK細胞免疫軸的跨細胞調控
機制層面,研究發現葡萄糖剝奪誘導腫瘤細胞發生內質網應激,激活HRD1介導的TRAIL泛素化(K63位點),并通過ESCRT復合體將其包裝入外泌體。釋放至肺部的外泌體TRAIL進一步極化PVR?巨噬細胞,通過PVR–TIGIT軸耗竭NK細胞功能,形成有利于轉移的肺部免疫微環境。
該研究明確指出:阻斷TIGIT不僅能阻斷葡萄糖限制誘導的轉移,還能進一步抑制原發瘤進展,為代謝-免疫聯合治療提供了新路徑。
轉化應用:外泌體TRAIL為肺轉移風險預測提供新工具
在臨床轉化方面,團隊發現血漿中外泌體TRAIL水平在預測肝癌術后肺轉移風險方面表現出色,優于傳統標志物AFP及腫瘤體積,未來有望作為早期分層管理工具。
科學與生活方式的雙重反思
該研究系統揭示了葡萄糖代謝干預對免疫微環境和遠端轉移的復雜影響,顛覆了“控糖有益”的普遍認知。研究提示:
對腫瘤患者而言,非理性控糖可能削弱原發瘤生長,卻為轉移“開綠燈”;
對潛在癌癥人群而言,激進控糖甚至可能在腫瘤被發現前“助推”其遠端定植;
臨床治療層面,單純依賴代謝抑制可能適得其反,更安全的干預需結合免疫調控。
該研究由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鄺棟明教授、魏瑗副教授共同通訊;吳財源博士、黃春祥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勞向明主任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陳磊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連新教授、中山大學鄭利民教授等為該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728-7
制版人: 十一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