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日報》警方紅綠燈專版
刊發文章
《吳中交警大隊全力保障
長橋改建期間道路安全——
“一二三四”構筑群眾“安心橋”》
為保證長橋拆除重建工程,助力“水運江蘇”建設,做到服務經濟發展與保障群眾安全順暢出行“雙目標”。吳中交警大隊通過強化無縫融合、動態合流、實時控制、出行引導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成功保障了長橋改建工程以來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效保障了群眾平安便捷出行。
強化無縫融合
建立“一套方案”介入推演
加強施工前期介入。施工前期,大隊第一時段召集秩序、勤務中隊以及沿線城區、城南等中隊負責人對施工方案進行探討,尤其是對方案中橋梁的拆除時間、施工及繞行標志牌的擺放、安全管理人員的配置、施工車輛的通行等事無巨細的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審核。
完善應急處置方案。根據季節天氣變化,尤其是常見的雨水天氣,在分流管制時,延長警示提醒距離,增設聲、光、電等警示設備;在凌晨管制分流,尤其是在秋冬季節,預先對與氣象部門溝通,判斷是否可能有霧,霧情有多大,然后有針對性采取措施等。
加強演練掌控流量。施工前期,大隊建議施工方避開車流量高峰期進行施工,設計備用分流點,根據車流量的變化,彈性設計分流點;提前開展演練,設置場景,沙盤推演,精準進行測試流量,合理調配警力,將警力都用在刀刃上。
強化動態合流
建立“兩股機非”安全區域
設置橋上“機非”安全區域。在長橋半幅路施工后,在另半幅道路上設置了進出各1條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路,讓以前2條車道合流到1條車道,不改變群眾出行習慣,盡量把服務群眾出行的效率最大化。
設置路口“機非”安全區域。根據日常流量特點,大隊對東吳塔大轉盤長橋南向北方向紅綠燈采取臨時關閉措施,避免因信號燈固定周期與實時車流不匹配引發區域性擁堵,打通橋上機動車流量通道和節點;對太湖西路西向東圍欄各擦除半幅,并在路口安裝了非機動車紅綠燈裝備,擴大非機動車車流的進出,盡量把路口機非出行優化效率最大化。
強化實時控制
建立“三隊人群”指揮疏導
推出“允若服務隊”。建立由“交警+保安+志愿者”組成的“允若服務隊”,分別安排在長橋進出口、東吳塔轉盤以及主干道路路口全天候值守,特別在雨天、早晚高峰等特殊時段,通過勸導提醒、護送學生過街等柔性措施,切實做到服務群眾。
推出“事故快處小分隊”。充分發揮鐵騎便捷的特點,在各分流點上均設立了一組事故處置小分隊,在分流條件最不利、最易引發事故的分流點,大隊還設置了拖車,保障簡易事故的快處快撤。
推出“高空視頻巡檢小分隊”。建立大中隊二三級“高空視頻巡檢小分隊”,加強視頻巡檢,實時監控長橋、東吳南路、石湖西路以及石湖東路的道路交通狀況,一旦發現因交通流量大或事故引發的車輛緩行或擁堵情況,第一時間通知現場警力管控處置,處理交通事故,保障道路通行秩序。
強化出行引導
建立“四個延伸”宣傳服務
延伸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宣傳引導服務。在運用好蘇州各大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引導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對接新聞媒體以及吳中發布、蘇州交警、吳中公安微信、視頻等公眾號及時發布繞行路線,公布施工交通管制信息,擴散宣傳覆蓋面,發揮矩陣優勢的傳播效果。
延伸標志標牌指引服務。在施工路段及周邊道路設置清晰、明確的交通標志、標線和警示設施,提醒駕駛人前方正在施工、減速慢行;在太湖西路沿線主干道路口紅綠燈裝備上增加設置提醒施工標志,引導車輛按指定路線繞行;增設臨時,規范車輛行駛軌跡;在施工前后500米范圍設置警示標志,并在施工路段新施劃了臨時標線,有效保障了車輛的安全通行。
延伸“七進”宣傳引導服務。結合“七進”宣教工作,主動深入長橋周邊的碧波、龍南、新江等社區、居民小區進行宣傳告知,發放宣傳材料,為廣大群眾講解施工路段出行安全常識進一步提高群眾知曉度,同時也獲得了群眾的支持。
往期內容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