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7月2日電 題:廈門給涉案財物辦“電子身份證”化解管理難題
作者 周昕
走進廈門市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中心的車輛存儲區,記者見到涉案車輛整齊停放。廈門市公安局法制支隊綜合科科長陳仲怡用儀器掃描一臺車輛側身的條形碼,該車輛的編號、貨位、庫存狀態等信息一目了然。
廈門市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中心車輛存儲區內,民警與專業第三方物流人員對車輛進行登記入庫。(廈門市公安局供圖)
涉案財物,指的是公安機關在辦理行政、刑事案件和履行行政管理職能過程中依法扣押、扣留、查封、抽樣取證、追繳、收繳的財物,在執法辦案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近日,記者跟隨公安部“陽光下的守護”法治公安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廈門,看公安機關如何破解涉案財物管理難題。
當辦案民警將物品收繳收押后,先在線上建檔,再通過廈門市公安局研發應用的跨部門的涉案財物智能化管理平臺下達入庫指令,交給專業第三方的物流人員進行清點交接,并為所有涉案財物賦碼。在車載視頻監控和GPS定位下,由專人專車押運到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中心進行掃碼入庫。
陳仲怡指著屏幕介紹道:“通過掃描涉案財物專屬的‘電子身份證’——物品對應的二維碼編碼,可對物品去向進行全程跟蹤,實現全流程回溯。這一方式實現了涉案財物的全流程監管與集約規范處置。”
“涉案財物管理最難打通的就是‘數據’這一關。”廈門市公安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葉文同說,如今平臺打通了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的數據連接,還延伸到廈門市財政局信息化系統,為后續處置清掃障礙。
以公安機關曾經扣押的一批玉石為例,陳仲怡說,若按照以往程序,公安機關在人工清點登記后,還要繼續將物品移送至檢察院和法院,重復相同的步驟。
而現在只需要將同款同種類的玉石,歸為一個物證條碼進行登記,就可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平臺打通了數據壁壘,不但減少物品在搬運過程中的風險和損耗,而且減少了多方重復錄入的繁瑣。”陳仲怡說,“過程中,信息在流轉,處置權在流轉,但物品(的狀態和位置)基本保持不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執法效率。”
從“分散式”管理向“集約化”管理轉變,辦案單位無需考慮運輸、存放、管理、評估拍賣、銷毀等問題,僅需通過線上平臺點擊指令,同樣掃描“電子身份證”進行出庫后,由第三方相應提供上門取件、物流運轉等服務。
據悉,平臺自2020年1月正式成立和運行以來,廈門市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中心保管、流轉、處置涉案財物170萬余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