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民主,送來的卻是子彈;說是維穩,結果法軍一住就是十二年。這就是科特迪瓦的真實寫照。表面是非洲國家選舉鬧分歧,實則是法國借機干政搞控制。
一場選舉,背后藏著多少老殖民的黑手?一個主權國家,為何會淪為“聯合國+法國”的聯合管理區?
如今,法國兵撤了,基地也被改了名,西非正掀起一場“驅逐老東家”的浪潮。誰在阻止第三世界走向富強?這篇文章,把賬一筆一筆算清楚。
“西方送來的民主”,結果送來的是子彈
1990年,科特迪瓦開始搞所謂“多黨民主”制度。這事不是自己想通的,而是在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力下,被迫推行的。表面上看,大家可以投票選總統了,好像挺先進。可沒想到,這一搞,國家就再沒安穩過。
一到選舉,國家就變戰場。選票還沒數完,街頭就開始打起來。1993年,開國總統博瓦尼一去世,國家馬上亂了。
原本只有一個聲音,現在一堆黨派、一個個部族全上來了。你說你是合法總統,我說你是假票上位,最后就只能拿槍說話。
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當年11月28日,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結果兩位候選人,一個叫巴博,一個叫瓦塔拉,都說自己贏了。巴博不認輸,瓦塔拉不讓步,結果是一場流血沖突,幾千人死在自己國家的街頭。
問題出在哪?出在這套“西式民主”根本沒法在非洲這片土地扎根。你讓一個部族社會、資源依賴型的國家去學法國英國的政治架構,沒給工具,就讓他們上戰場。
沒有中立機構、沒有司法獨立、沒有執政規則,一選就亂、亂了就打、打完再來一輪選。
西方表面是來“扶持民主”,其實是想把非洲國家放在他們的“規則套子”里。誰聽話,就給你援助、給你媒體資源,說你“合法”。誰不聽話,就搞顏色革命、煽動反對派、逼你下臺。
這種“民主”,只對西方有利,對老百姓毫無意義。一個國家,選出來的是總統,還是法國的代理人?一旦你想走自己的路,法國那邊的媒體立馬開始轟你“專制”“非法”“人權倒退”。
然后“國際社會”登場,輿論戰、制裁戰、政變、干涉,一整套打下來,國家就別想穩定發展了。
科特迪瓦成了試驗場,也是犧牲品。從1990年開始推行多黨制度,二十多年過去了,換了幾波總統,每次選舉都出問題,每次沖突都說是“民主過渡的一部分”。可老百姓的飯沒多吃一口,反而天天提心吊膽。
每次亂局背后,西方國家都有身影,不是出聲明、就是拉偏架。民主的殼,掩蓋的是干預的核。
接下來要說的,是比選舉更直接的手段:法國親自上陣,派軍隊來“維穩”。可它的兵,不是沖著和平去的。
“來幫你維穩”,結果把你管成了半個殖民地
2002年9月22日,科特迪瓦發生政變,國家從此分裂成南北兩派。這個時候,法國出場了,說是“應邀維和”,派出了“獨角獸部隊”。聽這名字挺洋氣,結果干的事一點不“獨角獸”。
法國的說法是:我們只保護本國僑民。但實際行動呢?一出手就設立“隔離帶”,硬生生把國家切成了兩半。
南邊是總統控制區,北邊是反對派控制區。法國軍隊和聯合國部隊一起,站在這條線上,說是“監督沖突”,結果變成了直接管理兩派的邊界線。
2003年開始,法國借著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不斷增加駐軍人數,最多時,駐扎超過5000名士兵,占法國在整個非洲駐軍的一半以上。這些部隊不僅部署在首都阿比讓,還進駐交通樞紐,控制主要城市周邊的通行線。
這就不是“臨時維和”了,而是徹底把科特迪瓦當成自己的“駐地”。你說你是主權國家,人家法國說:我有聯合國授權,你還得給我提供軍事后勤。
2004年11月,巴博政府嘗試收回北方控制權,法軍以“執行授權”為名,出動兵力阻止。這意味著:總統想恢復國家統一,法國卻出手干預,讓對立局勢繼續維持。
“獨角獸行動”持續整整12年,直到2015年1月21日才結束。在這段時間里,法軍以“中立者”的身份實質掌控局勢發展節奏。誰敢動,誰就被阻止;誰聽話,誰就被扶持。你是總統沒用,法國部隊才是“幕后調度者”。
更有意思的是,法國自己并不承認這是干涉內政,說自己是“多邊協調方”。可每次局勢一有苗頭,增兵的總是法國,調停的還是法國,說話最大聲的還是法國。
聯合國不過是他們合法化的“窗口”,真正握權的,是這只“獨角獸”。
維和?不如說是“借殼統治”。法軍不打正面戰,卻用身份、制度、資源影響整個國家的方向。12年,不是為了和平,而是把科特迪瓦鎖在法國的“手里”。
可這種“維和殖民”玩到2025年,終于玩不下去了。下一段,就是法國被請出門的全過程。
“撤軍是重挫”,原來西非都不想再當乖孩子了
2025年1月,法國正式從科特迪瓦撤軍。總統瓦塔拉親自宣布,法國駐阿比讓布埃港的海軍陸戰隊第43營營地,將移交給科特迪瓦軍隊。
不僅交出來,還被重新命名為“瓦塔拉·達金將軍營地”,意思很清楚:這塊地,從此跟法國沒關系。
說白了,法國被請走了,而且走得沒商量。這不是“友好協商”,而是科特迪瓦主動拿回自己的軍權。
過去法國一直說自己是“援助者”,可現在誰還信?法國在科特迪瓦常年駐扎2200人,計劃將這支部隊縮減到600人,最終徹底撤出。
而且不只是科特迪瓦,乍得、塞內加爾、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全都相繼宣布終止與法國的軍事合作。這不是個案,是西非全面“斷奶”。
法國《費加羅報》和《回聲報》評論說,這是法國在非洲的“重大失敗”和“影響力崩塌”。
過去靠著軍事基地、援助協議、語言文化,法國在非洲像在自己家一樣。可如今,非洲國家越來越不認這個“老大哥”了,開始找回自己的名字和權力。
法國媒體嘴上說“軍事戰略調整”,可心里清楚得很:西非國家在覺醒,他們不再愿意當附庸。
法國沒了基地、沒了兵力、沒了面子,科特迪瓦卻多了一個機會:重新自己掌握命運。而這一步,走了幾十年。
從1990年開始學“西式民主”,到2002年讓法國進軍,再到2025年收回基地,這不是簡單的三段故事,而是第三世界國家“爭主權、脫控制”的全景圖。
“民主”不是禮物,軍事“援助”也不是朋友的擁抱。科特迪瓦用三十年才明白:要想富強,就得自己做主。
參考文獻:
科特迪瓦亂局見證“西式民主”的“水土不服”.鳳凰網.2011.01.19
“重挫”!法國將從科特迪瓦撤軍..2025.01.03
全身而退的法軍“獨角獸行動”.中國軍網.2020.05.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