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南行”,是一條承載著希望與使命的奮進之路。它指向廣袤的全球南方——這片充滿活力與挑戰的土地,匯聚著人類發展的最迫切需求和最宏大愿景。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致力于分享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治國理政經驗,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政府管理高端人才。一批批南南學院畢業生帶著在北大沉淀的知識、開拓的視野與深厚的情誼,在各自國家或國際組織的關鍵崗位,投身發展的第一線,成為照亮前路的點點“星光”。
在南南學院即將成立10周年之際,國家發展研究院青年學子對話南南學院畢業生群體,帶著共同的發展之問,開啟這段跨越理論與實踐邊界、連接本土經驗與全球視角、融匯國內外青年智慧的深度“共研”之旅。
Jamil Mamoud是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2024級公共管理(國家發展)專業碩士畢業生,來自塞拉利昂。他于2017年從塞拉利昂的Njala University畢業,獲得經濟學和金融學榮譽學士學位,并于2020年進入塞拉利昂財政部工作。2022年,他開始在University of Makeni在職攻讀金融學和管理學碩士,并于2024年來到南南學院學習。從南南學院畢業后,他將回到塞拉利昂,繼續推進社會保障、農業發展領域的相關工作。
跨越山海,逐夢燕園
Jamil與南南學院的邂逅是一段曲折但美好的故事。起初,對于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讀書,他心懷顧慮:擔心在中國水土不服、回國后可能面臨職務變動,也擔憂家庭和年幼的女兒。是他的上級領導鼓勵他抓住這次機會,并承諾為他解決后顧之憂,讓他堅定了來到中國、求學北大的決心。
在申請過程中,一次線上面試安排在當地時間凌晨五點。塞拉利昂電力短缺,他的家中沒有通電,必須去辦公室進行面試。當他穿過黑夜抵達辦公室的時候,時間正好是凌晨五點整。他說,之所以愿意克服重重困難,是因為這是北大,他必須來!
談到與中國的初相識,Jamil回憶道:來到中國后,他一下飛機就得到南南學院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陌生感一掃而空。來到中國后,他發現這里的治安環境和生活便利令人贊嘆,入住的宿舍更是各種設施一應俱全,使他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學業。
學海拾珠,友同行Jamil與林毅夫教授交流
談起在南南學院學習、生活的時光,Jamil常常露出燦爛的笑容。在他眼中,學院的每一門課程都令人難忘:林毅夫教授的《新結構經濟學》讓他了解到遵循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傅軍教授的《國家與經濟發展》讓他學會用政府-市場-企業相結合的視角分析經濟發展政策。南南學院的周詠梅教授曾作為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在Jamil的祖國塞拉利昂工作了4年,Jamil說,在周老師的《國際發展合作》課堂上,能夠與改變自己國家面貌的人坐在一起,感到非常激動。
回憶起在南南學院的學習,Jamil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壓力”。所有的課程容量都很大,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繁重的作業、小組展示任務常常讓人應接不暇。但努力終有收獲,這些課程不僅塑造了他思考政策和發展問題的思維方式,還讓他收獲了不斷超越自我的喜悅:以前他羞于公共表達,經過課堂上無數個小組展示的錘煉,現在他已經能夠非常自信地進行公眾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南南學院,Jamil與良師益友共同成長。他的導師是黃清揚助理教授。在他眼里,黃老師是一個能夠把控全局的完美主義者,總是能從全局的高度提出建議,而且也非常重視細節,對文中的每個字句都會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他的同學們來自16個不同的國家,大家文化背景各異,觀點各不相同,在課堂上常常激烈辯論,卻也能求同存異、精誠合作。在難得的閑暇時刻,他會擠出時間去五四操場踢足球,讓自己能夠元氣滿滿地投入學業。
心系家國,薪火相傳Jamil參加在華國際生武術訓練營
Jamil的碩士學位論文關注塞拉利昂的農業發展情況,特別是對一項旨在普及農業基礎設施、提高國內大米產量的政策進行評估。目前,塞拉利昂90%的大米依賴進口,不僅需要負擔高昂的進口稅,還要面臨糧價波動引發的通貨膨脹風險。他在塞拉利昂財政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這項政策落地。因此,學位論文寫作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他將會把求學期間的思考帶到實際工作中去。
Jamil認為,塞拉利昂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電力短缺、國內產品市場欠發達,幾乎所有產品都深度依賴進口。這不僅是塞拉利昂一國的痛點,也是非洲諸國普遍面臨的挑戰。他說,林毅夫教授創立的新結構經濟學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金鑰匙”。政府想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投資于基礎設施,并創造好的營商環境,走最符合比較優勢的發展道路。這不僅是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旨歸,也是中國發展的實際經驗。
在他看來,塞拉利昂礦產、漁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有潛力通過合適的政策推動經濟增長,逐步改變現狀。然而,想要推動社會進步并不容易,不僅需要長期投入,更要凝聚廣泛共識。因此,在中國學習期間,他一直和國內的上級領導保持聯系,時常溝通他在學習中的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吸收中國的成功經驗,為自己國家的發展提供借鑒。
Jamil說,如果要用一個詞對他這一年的學習經歷作個總結,那一定是“感謝”。他感謝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善,感謝北大豐富包容的校園文化,感謝南南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敬業熱忱的工作態度,感謝老師們有教無類、答疑解惑。從這些可愛可敬的人們身上,他深深體會到:中國經濟奇跡的關鍵是人,人力資本積累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基石。承澤園里的每一個人都日復一日地辛勤工作,這種集體性的奮斗精神是中國崛起的催化劑,這樣的場景也激發著他推動祖國社會進步的豪情壯志。
放眼未來,Jamil還有許多暢想:他希望今后還有機會回到南南學院攻讀博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學識。在北大、在南南學院,他體會到教育的意義——社會進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所以教育下一代至關重要。因此,在工作之余,他計劃在塞拉利昂國內的中學和大學義務授課,把自己的學識和感悟傳遞給下一代,凝聚發展共識。
結束了一年的學習,Jamil即將踏上歸途。他希望能延續在南南學院收獲的友情,更希望未來能與大家繼續分享自己在工作、學習中的進展。
協調:國家發展研究院團委、南南學院辦公室
采訪編輯:張伊楊 國家發展研究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
圖片來自受訪者本人、南南學院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