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黃代琪和小狗“晴天”到達布達拉宮。
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實習生 劉杰
6月30日,西藏拉薩的晨霧里,32歲的黃代琪正收起帳篷,鍋里的面條還飄著熱氣。嬰兒車里,小狗 “晴天”蜷在舊棉襖里打盹——這是小黃抵達拉薩的第一天。
7月1日下午,黃代琪站在布達拉宮前,心中暢想過無數次的終點就在眼前,他不由得笑了出來。
“人真的不能單純地為了金錢而活,我們每一個人是白條條地來,白條條地走。帶不走任何東西,人生只是一次體驗。”
“20歲時沒到達的終點,32歲再出發”
今年32歲的黃代琪在重慶璧山從事二手車交易生意,和妻子共同育有一個4歲的兒子,家庭幸福美滿。
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沒有完成的目標。
“20歲的時候,我就想著要去一次拉薩。但由于各種原因,最終沒有去成。到了32歲的年紀,看著自己平淡的生活,我又想要再出發。”
今年3月29日,黃代琪終于下定決心,背上行囊踏上了他的“西行之路”。
3月29日黃代琪從重慶璧山的家出發。
為了不耽誤工作,出發前黃代琪把二手車業務從線下轉到了線上。
對于黃代琪的“突然出走”,妻子表示十分支持,但父母卻在電話里反復念叨著“泥石流”“狼、熊”,不過這些都沒能成為停下他步伐的障礙。
“路上收養一只小狗,給小狗買了3個嬰兒車”
黃代琪從璧山出發,沿著318國道徒步前行。 2400公里的路程,小黃計劃110天的時間完成。
“我每天早上8點開始走,走到中午休息一會,下午又開始走。 每天大概走七八個小時,差不多30多公里。”
4月3日,黃代琪途經四川資陽時,一位當地居民給他送了一只幾個月大的小狗,這只小狗也成了他這次拉薩之行的唯一伙伴。黃代琪還給小狗起了一個名字——“晴天”。
黃代琪收養的小狗晴天。
“當時起名叫‘晴天’,是想著路上能夠順利些。第一個月,小狗跟著我走了兩公里就走不動了,我還得用塑料口袋拎著它走。路上‘晴天’還出現了高原反應,給它喂了葡萄糖后就好多了。”
黃代琪沿著318國道出發前往拉薩,還給小狗買了嬰兒車。
黃代琪還說,當時直播間里有粉絲建議給小狗買輛嬰兒車,于是他果斷下單,為這趟“硬核”徒步之旅增添了一份溫情。
“這一趟我總共用了三個嬰兒車,都是因為推壞了才換的。一個是路上一位好心老爺爺送的,還有兩個都是自己買的。”
對黃代琪來說,“晴天”就像家人一樣,讓他一個人的拉薩之行不再孤單。
4月29日,黃代琪到達四川甘孜時遭遇暴雪。黃代琪和“晴天”,在海拔4500米的剪子彎山被困了整整兩天。
“當時我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因為暴雪也沒辦法搭帳篷。一位好心的藏族老板帶我住進了他的‘集裝箱’里,我在那里待了兩天時間,等到雪化了后才出發。”
“更驚險的還是在老118國道(現在是108國道:連接華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當時正在下暴雨,一位貨車司機因為看手機分神然后車向我沖來。當時剎車聲非常刺耳,我見狀趕忙拽著嬰兒車往前跑。等我回頭的時候,火車已經橫在馬路上,離我只有一臂遠。”
回想起當時的瞬間,黃代琪還是感到陣陣后怕。“如果我當時不往前沖幾步,我可能永遠都留在西藏了。”
“抵達布達拉宮,下一站是海南”
7月1日,黃代琪和“晴天”抵達了布達拉宮,他牽著小狗站在廣場上拍了一張合影。
“布達拉宮真的很輝煌,聽說里面的黃金有好幾千噸,到處都金碧輝煌的。”
黃代琪說,在這條2400公里的路途上,他沒打過一次退堂鼓。
“哪怕走路磨出血泡,我都覺得這一路很值得。因為聽到別人說,西藏缺氧但不缺信仰,我就想看看,那種把人從瑣碎里拎起來的力量到底是啥樣?”
黃代琪記錄的沿途風景。
站在布達拉宮前,黃代琪說他還是有些迷茫。“因為自由是自由,夢想是夢想,人終究要回歸生活,要回歸社會。”
不過眼下,黃代琪已經有了他要忙的事情。
“現在我已經乘上回重慶的大巴了,先在家里休整一段時間。10月份再出發去海南,去的方式還沒考慮好,但依舊會帶著我的小狗。”
黃代琪說,很多人的一生可能都是平淡的,但他覺得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真正的人生應該是放下手機,放下酒杯,放下牌局,多出去看一看。
“雖然我們最終都會回歸生活,但我的經歷會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