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暑氣漸濃,在徐州城東南隅,一座飛檐翹角的古亭靜靜佇立。登上石階,推開大門,清涼之風(fēng)撲面而來——這里便是快哉亭,蘇軾筆下的千年避暑勝地。
“賢者之樂,快哉此風(fēng)”——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新任徐州知州的蘇軾登臨城墻東南角一座新改建的涼亭。友人請他為亭命名,他揮毫寫下《快哉此風(fēng)賦》,“快哉亭” 由此得名,成為彭城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符號。
這里原是唐代陽春亭舊址,經(jīng)徐州節(jié)度使李邦直重建。蘇軾常邀賓朋在此避暑賦詩,讓這座城墻上的亭臺成為文人雅集之地。
走進(jìn)亭院,抬頭可見門額上刻著的 “快哉”二字,落款正是蘇軾。兩翼碑廊鑲嵌著數(shù)十方古碑,歷代文人墨客的詩句在石上流淌,跨越千年與你對話。
快哉亭的命運(yùn)隨歷史沉浮。清初一度改稱“奎樓”,因地處古城東南拐角,被百姓喚作 “拐角樓”。乾隆年間,徐州人每年五月十六在此舉行廟會,香火鼎盛。
1928年,駐軍扒城墻賣磚,僅剩新南門至快哉亭一段城墻殘存。如今我們看到的城墻遺址,長度不足20米,卻是古城滄桑的見證者。
解放后這里辟為“少年之家”,1984年正式更名為快哉亭公園。而老徐州人更熟悉它曾經(jīng)的名字——“人民公園”。上世紀(jì)的金城電影院、溜冰場、露天舞臺、動(dòng)物園、少年宮都曾坐落于此,收藏了幾代人的歡聲笑語。
盛夏的快哉亭公園堪稱鬧市中的桃源。曲廊上火紅的凌霄花攀援而上,藤蔓鋪滿長廊,為乘涼人撐起天然綠傘。老人們在此對弈閑談,孩童在石階嬉戲,悠然自得。
公園東側(cè)池塘碧波蕩漾,這里曾位列 “徐州古八景”之一的“陽春觀荷”。清代文人泛舟賞荷的盛景雖已不見,但睡蓮朵朵浮翠流碧,依舊延續(xù)著“接天蓮葉”的詩意。
走過刻著“乘風(fēng)”二字的古橋,撫摸民國十七年銅山縣縣長題寫的石欄,時(shí)光仿佛在此凝固。
快哉亭公園的魅力不僅在景,更在人情。清晨亭前空地上,太極愛好者翩翩起勢;午后樹蔭下,老票友的京劇唱段悠揚(yáng)婉轉(zhuǎn);傍晚長廊里,三代同堂散步的身影被夕陽拉長……
“我住在這里快30年,現(xiàn)在的面貌煥然一新。”年逾七旬的老居民老劉(化名)常在社交媒體分享快哉亭的生活小視頻,“滿滿的幸福感,不比大城市差。”
亭在城中,城在園中。如今的快哉亭公園,南門緊鄰地鐵2號線戶部山站。乘著地鐵來尋涼的人們,出站步行百米,便從繁華街市跨入清涼世界。古今在此交匯,快哉之風(fēng)穿越千年,依然清爽著彭城人的夏天。
乘地鐵2號線至戶部山站,3C口出,步行僅需4分鐘。
地址:徐州市解放路快哉亭公園
交通:地鐵2號線戶部山站周邊: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qū)、回龍窩古民居最佳賞景:六月凌霄花開時(shí),晨間雨后最清幽
來源:徐州地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