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英國王妃凱特到訪北愛爾蘭,例行向民眾致意。視頻中一位綠衣女子在握手時對凱特說:"很高興見到你,但如果是在你自己的國家會更好。"這句話明顯帶有挑釁意味,暗指北愛爾蘭不屬于英國。盡管凱特保持王室風(fēng)度未露怒色,但尷尬僵硬的笑容被媒體捕捉,成為當(dāng)日國際頭條。
這已不知是北愛爾蘭人第幾次"回應(yīng)"英國。作為歐洲的"攪屎棍",如今只有英國惡心別人,卻難有誰能像北愛爾蘭這樣讓英國難受。那么,為何北愛爾蘭要與英國死磕?雙方有著怎樣的歷史恩怨?
很久以前,大不列顛南部的凱爾特人在此耕織冶鐵,名義上歸屬羅馬帝國并駐軍。5世紀羅馬撤軍后,金發(fā)的日耳曼人入侵,凱爾特土著被驅(qū)逐。盎格魯-撒克遜人最終占據(jù)不列顛南部,建立英格蘭王國,凱爾特人則主要留在蘇格蘭和愛爾蘭。
16世紀起,英格蘭開始擴張:1536年合并威爾士,1603年與蘇格蘭合并,僅剩愛爾蘭未統(tǒng)一。由于信仰差異,英國在愛爾蘭強行推行宗教改革,殘害天主教徒。1801年,愛爾蘭被迫并入英國版圖,但雙方感情淡漠。
1845年愛爾蘭馬鈴薯大饑荒期間,英國隔岸觀火,廢除《谷物法》加劇掠奪,導(dǎo)致近100萬人餓死。仇恨的種子由此埋下,獨立運動興起。1916年復(fù)活節(jié)起義雖被鎮(zhèn)壓,卻點燃獨立星火。1919到1921年愛爾蘭獨立戰(zhàn)爭后,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屬英國,埋下長期隱患。
此后數(shù)十年,北愛爾蘭天主教徒與新教徒、親英派與親愛派沖突不斷。愛爾蘭共和軍發(fā)動周期性暴力襲擊,包括1979年蒙巴頓元帥遇刺;1984年布萊頓酒店爆炸案;1998年奧馬汽車爆炸案等。30年間超3500人死亡,財產(chǎn)損失11.5億英鎊,北愛爾蘭成為英國"心理陰影"。
1973年英愛共同加入歐共體,經(jīng)貿(mào)合作與邊界開放緩解了矛盾。1998年《貝爾法斯特協(xié)議》簽訂后,暴力沖突基本停止。歐盟還提供4億英鎊援助及10億歐元發(fā)展資金,北愛爾蘭經(jīng)濟得以恢復(fù)。
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但北愛爾蘭強烈反對。歐盟依據(jù)《貝爾法斯特協(xié)議》要求維持北愛與愛爾蘭開放邊界,而英國若實施硬邊界將違背協(xié)議。更棘手的是,2022年人口普查顯示,天主教徒占比45.7%,僅31.86%民眾認同英國身份,主張并入愛爾蘭的新芬黨在2022年議會選舉中獲勝,加劇獨立風(fēng)險。英國提出撕毀《北愛爾蘭協(xié)定書》,遭歐盟和美國反對。美國以維護國內(nèi)3200萬愛爾蘭裔利益及拉攏歐盟為由施壓,使英國陷入兩難。
北愛爾蘭問題已成英國最大心病,加上蘇格蘭獨立傾向,英國正面臨分裂危機。隨著經(jīng)濟差距擴大,"英格蘭及威爾士聯(lián)合王國"或許將成為現(xiàn)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